2011-12-23來源:銷售與市場瀏覽量:
認識的高度與實踐的難度落差太大,清晰的思路與實際的執行常常背離,于是導致了中國中小企業營銷的三大怪現狀:實踐對知識的猜疑、方法對策略的背棄、能力與愿景的距離。 營銷新知迷惑 30年的時間能夠
當絕大多數消費者已經認可一種劑型,或者適應人群時,如果不迎合其心理,可能會造成接受上的障礙。如果在這一點上,中小企業沒有清醒的認識,往往造成產品升級失敗。
3.對環境變化反應遲鈍、滯后。
如近來國家對于輔助添加劑、包裝標示、食品標準等等出臺了一系列的規范性政策,對中小企業的產品構成一道難題:更換、更新——現有大量的庫存包裝材料怎么辦?繼續沿用——擔負著巨大的追究風險。
4.產品體系混亂,產品策略模糊。
大多數企業都會對產品進行分類,但這種分類常常是按照包裝形式、規格大小、品質高低等產品特征來進行的,而不是根據企業對于市場的把握、與戰略的匹配、對競爭趨勢的判別。
中小企業往往沒有能力根據“波士頓管理矩陣”把產品分為瘦狗型、問題型、明星型、現金流型,據此來區別對待;也沒有把產品根據競爭的需要,細分成品牌型、進攻型、側翼保護型;更沒有根據自身產品的特征,來進行產品線的規劃。
很多中小企業的產品之所以可以形成一條產品線,僅僅是因為這些產品具有功能相近、分銷渠道一致、目標消費者相同、關聯性消費等特點。這些企業往往無意識地做到了產品線的延伸,在產品組合方面做了很少的一點,但在營銷上卻毫無建樹。
也有部分企業在規劃里很明確地指出了產品的主要發展方向,但在實踐中,大多因為競爭的逼迫、業績的壓力,放棄了這個立場,就范于眼前的銷量,犧牲了未來的強項。
機構設置的邏輯性混亂
在中國,由于權力制約、平衡的思想還沒有被廣泛接受,所以在機構設置上,絕大多數企業把工作溝通的便利性、工作內容的關聯性、領導能力的風格喜好等作為靠前要素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