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3來源:銷售與市場瀏覽量:
認識的高度與實踐的難度落差太大,清晰的思路與實際的執行常常背離,于是導致了中國中小企業營銷的三大怪現狀:實踐對知識的猜疑、方法對策略的背棄、能力與愿景的距離。 營銷新知迷惑 30年的時間能夠
由于具體、實踐的工作很少,這種服務常常類同于中介機構或電話接線員,量化其工作質量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常常給企業的感覺是“雞肋”:保留吧,工作量似乎很小,工作人員很清閑;撤銷吧,人人都在說“服務是關鍵”!
怎么辦?企業再次遇到一個選擇題。
在任何企業里,所有工作的行為取向其實都是為市場服務。因此,相對于銷售部門,其他" >其他部門的工作既是對銷售的支持,也需要在工作內容、標準上完成對銷售的延伸而不僅僅是補充,這樣才能具有工作的真正價值。
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需要設置專門的服務機構,這一部分工作內容完全可以轉移給其他的專業人員/機構去完成。這需要慎重地考量產品特性、消費的復雜程度、市場的需要強度等等因素。只有能夠產生增值的工作才是必需的,否則都可以省略,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尤其應該這樣做
思路與執行的偏離
產品結構混亂
造成產品混亂的外在原因是迫于競爭的壓力,內在原因是由于戰略的缺位或得不到堅持。
1.產品研發盲目模仿、跟進。
很多中小企業在產品開發上盲從于競爭品牌,他們很容易在產品開發或產品策略上喪失立場:只要同類企業有一個銷售較好的產品,他們馬上想到的就是生產類似的產品。但結果是慘痛的:模仿競爭產品鎩羽而歸;新品開發“見光死”,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2.已有產品的完善、升級換代欠缺基本認識。
我們無力用產品來引導消費者,就只好以產品來迎合消費者的正常購買心理。尤其是一些特殊敏感的商品,如嬰幼兒食品、藥品等,每一次更換品牌都可能承擔一種潛在的風險,因此消費者會十分認真地對待。他們會細致地比較配方差異、產品新鮮度、適應人群特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