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9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摘要:在乘用車的車身涂裝中,涂層橘皮是最常見和難以控制的缺陷之一,已成為汽車廠家的棘手問題。闡述了影響涂膜流動和外觀的因素;介紹了涂層外觀漆膜橘皮的檢測方法和車身漆膜橘皮的成因及其防治;以及乘用車塑料
所以,通常條件下注塑件表面不會對較終產品涂層橘皮產生影響,只有在一些特定條件下例外。已經過了一次噴涂的產品,因為注塑原因,產品表面需要打磨;因為注塑工藝不完善,產品表面存在壓痕,以上這些情況都會造成較終噴涂產品橘皮指標的降低。涂裝表面第二次噴涂的橘皮長短波通常要增加1倍左右,等級低于正常件1~2級,所以在使用這些產品做再次涂裝前的打磨時,盡可能使用較細的砂紙作圈式打磨。塑料外飾件涂裝工藝決定了整個涂膜由底漆、色漆和清漆3層組成,因此在保證了基材的質量后,底漆與色漆的影響同樣不能忽視,實踐中經常發生由底漆原因造成的橘皮指標超標。塑料件的底漆主要起黏結和導電的作用,其膜厚較低,根據經驗,差的底漆層對橘皮的負面影響達到1級之多,尤其表現在短波上。正常情況下,底漆烘干冷卻后進入色漆噴房之前,用手撫摸產品表面應該是光滑的,如手感毛糙或者有隨機分布的突起細微漆粒,則說明底漆工序存在問題。另一個判斷的方法是使用800#以上的砂紙在色漆噴涂前輕輕打磨底漆表面,產品全部噴涂完成后比較打磨與非打磨區域的橘皮指標,如打磨區指標明顯好于非打磨區,則說明底漆噴涂需要改進。為改善底漆的影響,可以采用降低底漆黏度;在底漆中加入慢干溶劑以增加流平時間;提高漆膜厚度;噴槍噴涂時使用更大的霧化值等方法。飛散漆霧常常是影響橘皮的重要因素,通過噴房氣流的調節、掛具的安排、噴涂程序的優化,將飛散漆霧的影響降到較低。色漆噴涂對橘皮的影響通常較小也較難控制,這主要有以下原因:①乘用車外飾件的顏色要求極高,整車廠要求將外飾件與車身的色差控制在極小的范圍內,尤其是中高檔乘用車,因此色漆噴涂的工藝參數優先滿足色差控制的要求。②色漆噴涂時,由于涂料本身的性質,空氣噴涂時,噴涂氣壓通常比清漆和底漆高0.05MPa,所以霧化效果好,對清除橘皮也是有利的。噴素色漆產品的通常要優于噴金屬漆的,這可能與金屬漆中含有大量鋁粉或云母片有關。③在滿足了色漆遮蓋力的前提下,盡量薄的色漆層無論對生產成本還是橘皮控制都是有利的。涂層光學輪廓的平整性較終決定了橘皮等級,位于較外的清漆層自然起了決定性作用。清漆層噴涂時,影響橘皮指標的因素包括:清漆黏度、清漆膜厚、前后兩道膜厚比例、噴涂時工藝參數的選擇、噴涂環境、噴涂軌跡的選擇、晾干時間等。清漆黏度的降低有利于濕漆膜的流平。黏度下降1s,橘皮可以提高約1個等級。降低清漆黏度是有效和快速的方法。但是,黏度的降低有可能引起流掛等缺陷的發生。清漆涂層只有達到了一個基本的膜厚要求,才能取得較好的橘皮指標。在產品標準中,清漆層的膜厚標準只要求達到20μm以上,但通常25μm以上橘皮才有保證。隨著膜厚的增加,橘皮指標越來越好。但對于產品的水平面和垂直面,長波和短波指標還是稍有區別的。在水平面上,膜厚的增加,長波和短波值一直降低;在垂直面,隨著膜厚增加,長波一直呈下降趨勢,而短波的變化有一個相對低谷值,在0~45μm,超過這個值后垂直面橘皮開始增加,尤其是短波值。因此,對于橘皮的控制,清漆膜厚有一個相對合適的膜厚范圍,在生產中需要遵循。噴涂中由噴房的空氣溫度、濕度和流速確定了整個噴涂環境。實際上,由于這些指標影響到噴涂時涂料到達被噴涂表面時的溶劑含量,進而影響了涂料的流平性。雖然噴涂的過程極其短暫,但是其中溶劑的揮發量在從涂料到較后干膜的整個過程中占了很大比例。橘皮對空氣溫度的變化較為敏感,超過2℃的溫差變化使橘皮指標的變化極大。通常溫度的升高使噴涂過程中溶劑的揮發增加,使到達產品表面的涂料流動性下降,導致長短波上升。空氣流速的增加或濕度降低的__效果同溫度增加相同。因此,保證噴涂環境的穩定對橘皮控制至關重要。
清漆噴涂完畢之后開始流平過程,此時延長濕漆膜在較高流動性狀態下的時間是有利的。由于涂裝線的生產節奏在設計時已經確定,所以在清漆配方中增加高沸點溶劑的含量是可取的方法之一。同時可以降低晾干區域的空氣流速或補給空氣中新鮮空氣的含量比例。以上是在生產中控制產品橘皮指標的主要參數。這些參數不僅對涂膜橘皮有影響,也關系到涂層的其它重要指標,生產中必須綜合考慮,以達到平衡。其次,保證生產的連續進行,是發揮參數控制的前提條件,間斷的生產無法保證較基本的噴涂,更談不上橘皮指標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