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16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企業文化的產生來源于商業的發展,所以實質上,它是一種競爭中,企業的信譽、形象、品牌和知名度已經成為企業不可估量的無形資產,在市場...
二、企業虛文化
雖然企業假文化盛行,但是另外一些企業卻走入了不同的歧路。這些企業擁有獨特性的文化傳統和理念,也在文化創建潮中進行了歸納和總結。但是在隨后的經營、管理活動中,這些原本可以發揮很好作用的文化卻并不能在業績和員工歸屬感上表現出來。關鍵就在于,在這些企業中,企業文化基本上處于被忽視的地步:老板不予重視,員工不予宣傳;平時無人過問,忙時可有可無。在這樣的心態之下,好的文化得不到鞏固,具有共識的理念沒有途徑向新人傳播,任其自生自滅。較后就會導致原來正確、向上的行為狀態慢慢扭曲走樣,一旦變化就無可收拾。對于這種現象,筆者稱之為“企業虛文化”。
這是一種比較悲哀的現象,文化的虛化往往會出現在較為務實的企業當中,因為他們認為有很多工作都要比關注企業文化來得更為重要,完全看不到它在將來極有可能決定自己發展的規模和質量。所以說,好的基礎不一定能夠產生出好的結果,在正面方向進行持續、專注地維系和推動,是企業文化建設所必需的。
三、企業反文化
這是企業文化誤區中較為極端的例子。靠前,我們知道要保持并進化一種獨特的文化,需要進行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出,甚至在某種情況下,這種支出是非常之大的;其次,隨著企業文化的深入,員工的集體意志將更多地影響到文化的本體,老板對企業文化初始的決定性影響將越來越小;第三,良好的企業文化對管理層的領導藝術將提出更高的要求,相應的領導難度將會加大。正是由于這樣的變化,有一些吊頂企業的領導人,開始非常支持企業文化的塑造和建設,在某一段時期內行業中也逐漸興起提升員工福利、為員工過生日、定期開展聯誼活動等趨勢,但是隨著費用的增大,老板意志的弱化等“不利因素”慢慢體現出來,老板的心態就開始改變了,呈現出葉公好龍般的惶恐。于是,“企業文化無用論”、“企業文化有害論”等論調就冒了出來,領導人以及其家族開始破壞已經形成的企業文化,成為企業文化推進的巨大阻礙。這樣的“企業反文化”是較為有害的,它就像是除草劑,不僅殺滅了剛剛在員工團隊中成型了的文化雛形,甚至還留下嚴重的副作用,讓這個企業組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不會有好的文化出現。
結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再來看看吊頂行業的各個企業,我們就能夠發現,現在很多效益不好、表現不佳的企業,如果不是因為產品本身定位問題的話,其毛病主要就出在企業文化建設不到位上。對這些走上文化歧路的企業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樣的單位里面往往就會存在人浮于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人員沒有歸屬感,跳槽頻繁;創新能力薄弱、執行力低下、產品質量漏洞極多等癥狀出現,同時還反應為市場競爭力不足、品牌影響力上不去等外在表現。因為,這樣的做法動搖了先進生產力依附的文化基礎,不僅沒有發揮先進企業文化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更是動搖了企業組織基業長青的根基,其害在當下,而禍將延及未來。
因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對自己企業的文化進行審視,將“企業假文化”、“企業虛文化”、“企業反文化”驅逐出去,以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謀求企業愿景、企業使命在整個員工層面的真正認同,進而在其工作中表現為積極向上的行為狀態和蓬勃的生產力。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競爭日趨白熱化、消費者需求日趨高級化的現實環境中保持戰斗力并超越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