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0來源:揚州漆器瀏覽量:
用漆涂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 1.一色漆器 一色漆器,指通體光素一色,不加華飾,《髹飾錄》中的所謂質色,就是指這種漆器本身質地的
11.剔犀
剔犀,北京文物業通稱曰“云雕”,日本稱之為“屈輪”。其做法與剔彩相近,即在器胎上用兩種或三種色漆有規律地逐層髹涂,當.各層達到一定的厚度時用刀斜剔出卷草、勾紋等不同的花紋,刀口斷面清晰地顯露出不同顏色的漆層,器表有黑面、紅面或紫面的。其狀如行云流水,自然流動。此技法出現不會晚于唐代,惟實物有待發現,其定型可能是在宋代,實例為江蘇武進南宋墓出土的剔犀云紋執鏡盒及剔犀竹柄團扇。元末明初此種技法達到很高水平,明清時流行,存世作品的數量較多。
12.款彩
款彩的做法是:在漆地上刻凹下去的花紋,然后把色漆或色油填人花紋輪廓之內,因刻去的是漆灰,故又有“刻灰”或“大雕填”之稱。
款彩技法出現較晚,傳世有明清兩代的作品,因工藝簡單,出品快,故多用于制作各種小插屏或屏風。
13.戧金
戧金的做法是在漆地上,用刀尖或針錐畫出纖細的花紋,然后在花紋內打金膠,將金粉粘上去,故花紋呈金色。也有戧銀的,即用銀箔粘著。“錐畫”技法較早出現于戰國。到漢代不僅有針劃漆器,還有在針劃紋內加彩的。錐畫戧金比簡單的錐畫更進了一步。湖北光化五座墳西漢墓中出土的兩件漆卮,是迄今發掘到的較早的戧金漆器,與宋以后的戧金技法相同。明清以來戧金技法多與填彩漆相結合。
14.百寶嵌
用各種珍貴材料如珍珠、寶石、珊瑚、碧玉、翡翠、瑪瑙、象牙、密蠟等鑲嵌在漆器表面,組成各種圖案,此種技法稱為百寶嵌。
百寶嵌技法在西漢墓中出土的漆器上已見雛形,流行于明代,清代更加盛行,揚州名漆工盧葵生善制百寶嵌,其作品也有流傳。
以上只是常見的漆器的十四個種類,僅為《髹飾錄》中的一部分,遠遠代表不了我國古代漆工藝的全貌,但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已看出我國漆工藝的豐富多彩和輝煌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