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9來源:慧聰瀏覽量:
漆器一般指涂以透明或不透明漆的某些木制或陶瓷、金屬物件。古代的漆,是從漆樹上采割下來的天然液汁,它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及水分構成。漆樹是中國的特產,約10年樹齡可割取樹液——生漆。漆具有高度
【建材網】漆器一般指涂以透明或不透明漆的某些木制或陶瓷、金屬物件。古代的漆,是從漆樹上采割下來的天然液汁,它主要由漆酚、漆酶、樹膠及水分構成。漆樹是中國的特產,約10年樹齡可割取樹液——生漆。漆具有高度的粘結性,可以用于生產工具的粘結加固,涂刷于木器或陶器上,便留下一層耐水、耐熱、耐磨并有光澤的保護膜。我們的祖先較早認漆的特性并能將漆調成各種顏色,用作美化裝飾之用。
自古以來,揚州經濟繁榮,人文薈萃,手工業和工藝美術行業甚為發達。憑著歷代手工藝人的智慧,創造出豐富多彩的工藝美術品,給這座古城增添了奪目的光輝。著名的揚州漆器就是在歷代藝人的千錘百煉下,創造發展而成的我國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之一。
揚州的漆器生產歷史悠久。西漢時,即獲得高度發展。從揚州市郊區出土的漢代漆器就有數十起,不下萬余件。器件品種有碗、盤、壺、勺、耳杯等飲食用具,有奩、案、幾、箱、枕、尺等日常用品,也有琴、俑、箭服、劍鞘、硯、盒等文房、佩飾用品。器物的胎骨以木制為多,并有干漆夾??、竹胎、銅胎、和皮胎的,其中以彩繪漆器較為發達。寶石鑲嵌、金銀平貼裝飾工藝均已出現。漆器造型和紋飾均極精美。經過考古工作者和漆器老藝人共同研究鑒別,其制作過程和工藝技術,都同現代揚州漆器的傳統工藝技法基本一致。從這些出土的漆器留下的書印和針刻款識中,可知當時揚州的民間漆器生產作坊已達到相當規模。
唐代的揚州,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城市,經濟繁榮和手工業的發達聞名全國。唐代揚州漆器生產進一步發展,夾??脫胎干漆造像、金銀平脫、螺鈿鑲嵌等技法已相當成熟。在唐代,螺鈿鑲嵌漆器亦已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隨著揚州銅鏡工藝的發展,在鏡背的漆地上運用螺鈿鑲嵌作為裝飾也很時興。揚州的螺鈿鑲嵌漆器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色。唐王朝主要宮庭用品有許多取自揚州。據《新唐書?地理志》中所列的揚州的二十四種貢品中,就有金、銀、漆玉之器。唐玄宗時,楊貴妃所用的“奇器異服”包括漆器、銅鏡等,多半為揚州所造。由于年年進貢,經常獻貢,使“揚州舟車南北日夜灌輸京師者,居天下靠前”。據揚州師范學院李廷先教授考證,唐代末期唐僖宗時,高駢任揚州鹽鐵史,為從揚州搜羅珍品獻媚朝廷,曾一次向長安運輸十萬件揚州漆器。由此可知,唐代揚州漆器工藝已頗興盛。
到了元代,揚州已逐漸成為全國漆器的制作中心。雕漆工藝繼唐宋之傳統,刀工快利,圓滑纖美。“螺鈿器皿,元時富家不限年月做造,”實已進入較大發展時期。元代后期,“點螺”工藝的出現,在螺鈿器制作史上增添了光彩。唐宋時代螺鈿器所用螺片都較厚,稱為“硬螺鈿”。至元代鑲嵌的螺片逐漸薄而透明,稱為“軟螺鈿”。如明代黃大成所著《髹飾錄》中所說:“殼片古者厚而今者漸薄也”。軟螺鈿的產生,使鑲嵌技藝隨之提高,并促進了器物造型藝術的提高。當時制作的器物大至桌、椅、小至盤、盒、莫不精巧別致,而在漆地上精工鑲嵌的螺多國薄片,更加炫耀生輝。
到了明清兩代,揚州漆器進入全盛時期。明代揚州的點螺器日益興盛,工藝水平甚高。著名的剔紅雕漆、百寶鑲嵌、螺鈿鑲嵌等頗為興旺,八寶灰、波羅漆、戧金、堆漆、剔彩、刻漆、漆砂硯等工藝技法繼之而起,品種之豐富多彩,居全國之冠。明末清初時揚州著名漆藝師江千里,制作點螺漆器而名聞朝野。他所做的點螺杯盤精美無比,和同時的揚州名畫家查二瞻的畫幅相媲美。當時在揚州流傳著“杯盤處處江秋水,卷軸家家查二瞻”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