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5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酷暑來臨,全國市場空調、熱水器銷量大幅上漲,隨之而來的消費投訴量也呈現激增態勢。低價裸機、高價售后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激烈的競爭迫使家電企業“裸奔”,核心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可見一斑。
安裝售后無法可依
目前安裝售后行業并無相關的安裝規范,安裝價格區間也沒有明確規定。有知名空調品牌北京市場銷售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廠家自我規范較為嚴格,比如空調安裝管的價格,全國統一定價,能讓消費者做到放心消費。
不過實際上即便安裝管單價有規定,不少售后也會虛報管線使用的長度。消費者無法準確判斷使用量,即便被忽悠也并不知情。
行業協會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尚無規范措施,仍需要企業自律。
對此有消費者提議建立黑名單制度。對于在售后環節欺騙消費者的品牌建立誠信檔案,超過幾次點名后,進行大額罰款,才能有效規范安裝市場。
明白消費需各方努力
每年入夏,接到各種各樣的消費投訴,今年抱怨安裝費用過高的投訴排在了首位。空調、熱水器等產品的銷售模式越來越像打印機等辦公用品,賺錢靠的不是機器本身,而是使用量極大的耗材產品。
打印機廠商的盈利模式已經沿襲了數十年,消費者也見怪不怪。有熱水器廠家就向筆者喊冤,這樣的模式本身沒什么錯,不管費用放在哪個環節,較后消費者的支出是不變的。
這樣的表態無法讓消費者滿意,低價裸機被告知、高價售后被隱藏的運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傷害的是消費者的知情權。經濟法眼之下的消費者知情權必須得到保護,這不僅有利于平衡市場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所引發的不公現象,也體現市場經濟公平公正的原則,更能消除消費者對品牌的刻板印象。
然而不少企業卻反其道而行,裸機價格之低先讓消費者嘗到甜頭,而后再用高價安裝費卻給消費者潑一盆冷水。這樣的銷售邏輯對于消費者而言,不僅會很不舒服,還會有一種被騙的感覺。
在國外家電市場,安裝費用也并不低,比如高樓層的空調安裝費用會非常高,不過消費賣場會提前告知消費者,消費者購買產品就意味著接受售后安裝費用。
不過國內企業在促銷中卻顯得遮遮掩掩,巨大的競爭壓力之下,為了不流失客戶,“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促銷人員普遍僅告知消費者好消息。
業績考核之下不少廠商靠這樣的一錘子買賣盈利,更有甚者一不做二不休,把安裝售后當做牟取暴利的不二途徑。“售后虛報空調安裝管”、“熱水器安裝費用超過整機價格”的新聞頻繁見諸報端。消費者心里的疙疙瘩瘩就變成了對產品的不信任,品牌的美譽度也容易毀于一旦。
犯錯成本低是較主要原因,近年來,售后環節頻繁被詬病,然而相關約束條款并未出臺。僅僅有12315等消費者投訴熱線,消費者難以維權。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企業無法嚴格自律,家電協會、家電維修協會等行業機構就應該出臺嚴厲的懲罰措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讓消費者對真相明明白白,不僅需要企業的自律,也需要行業機構不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