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7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在抗戰時,毛主席曾經提出過一個著名的政策:“精兵簡政”,這個政策在當時并沒有給革命隊伍造成影響,反而是極大的提高了隊伍的效率。
總而言之,簡單化要求更加實用、有效,可行性強,便于員工貫徹和執行,便于管理者有效管理,能夠更好的實現“員工滿意、客戶滿意、企業滿意”的經營宗旨。反之,那些繁瑣、復雜的要求,往往前后文件自相矛盾,同時存在多個方向和目標,讓員工無所適從,讓管理者手忙腳亂,無從下手,企業經營愈來愈窘困。《孫子兵法》中云:“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曾有一家吊頂企業,因經營無方,多年虧損。新總裁上任后,發現員工作風散漫,上班下班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沒個標準。于是總裁問辦公室主任,以前是否設立過一些規章制度。辦公室主任說,企業不但定有規章制度,而且非常詳細。等把管理條例拿來一看,好家伙,厚厚五大本。總裁翻了翻說,這么復雜的東西,誰看,怎么記得住?
于是,親自主持制定了兩項管理制度,一項叫做“四無”,一項叫做“五不走”。兩項制度,一共九條,簡單清楚,人人明白。自此以后,工廠管理大有起色。這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簡單化常常是解決問題的較佳方法。做事力求簡單,繁雜會讓我們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是很容易的,多余的裝飾、多余的構建、多余的想法、多余的語言都會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在一些吊頂企業里,我常常見到管理人員往往會把簡單的事情想的很復雜,做的很復雜。
這是一個誤區,很多人把簡簡單單的事情做成很難很難的事情,這是管理上較忌諱的問題。哈佛商學院的一位教授說:任何當你面臨一個決策拿不定主意時,那么給你兩秒鐘時間去做決定,不要遲疑,馬上決定,然后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無論你花再多的時間,或做大量的研究,結果往往是相同的。
總歸一句話,少就是多,多就是少,簡單思維,往往可行,吊頂企業管理提升,其實并不是一件復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