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3來源:價值中國瀏覽量:
曾談及社交網絡的信息與關系的框架及分析方法,本文再從電商角度,既,當社交網絡中的用戶角色為消費者時,他們是如何在信息和關系的框架內被施加影響力的。 這里,我們所說的影響力,指來自社交網絡,或社會
而對企業來說,在權威和內行這一層面,相比強關系網絡,其已經開始具有一定的介入能力和可操控性。這是因為,權威和內行的影響力是呈開放性的,其影響力來自信息的價值而不是來自社交關系。之前的博客,我們多次提及市場關系幾乎無法介入到社交關系,但有價值的信息,則不存在這個先天障礙。因此,企業介入和操控權威或內行而實施影響力是屢見不鮮的。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介入和操控仍需要是隱性的,如果企業與權威或內行的利益關聯被曝光,則消費者會仍然認為,這是一種市場關系的欺詐,這時,即使是權威和內行,其影響力也會大大下降。
2.普通用戶的影響力
單個的普通用戶,或少數幾個普通用戶,實際是無法對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產生影響力的。社交網絡是一個UGC的網絡,雖然大量的內容來自用戶,但這些內容是零散的、無序的,又因為弱關系本身信任度很低,所以,都無法產生顯著的影響力。那么,普通用戶,是否就沒有影響力了呢?不是這樣。
普通用戶的影響力,實際來自對信息的分類匯聚和數據挖掘(信息的二次加工)。也就是,當大量的消費者提供的信息被分類、統計和分析時,很多與購買決策相關的因素就會呈現出相關性,雖然統計上的相關性并不代表因果,但消費者們并不是專家,這種統計上的相關性就足矣產生巨大的影響力。一個社交網絡或社會化電商網站中,這種基本的數據統計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大眾點評中,好評、差評的數量統計,微博中的企業輿情統計(正負面關鍵字元素等)。多數的網絡平臺,都會通過這種統計來匯聚平臺自身的影響力。而目前,實際上仍有非常多的影響力相關數據在等待挖掘。
對企業來說,在普通用戶層面,尤其是國內的企業,他們對此一層面的介入與操控已經是相當頻繁。實際有大量灰色行業在進行此種勾當。大眾點評上,有無數企業自己冒充用戶進行的點評,淘寶有刷信譽的,微博有規模巨大的水軍刷粉絲,甚至較新有報道,蘋果Store也已經有國人在公開叫賣刷下載量。本來應較有有公平性的來自普通用戶數據的影響力,現在幾乎已經毫無信譽可言。
總結一下吧,社交網絡或者社會化電商中,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力,來自強關系、也來自弱關系中的權威和內行,以及弱關系中普通用戶的數據沉淀。在不同的信息與關系結構的網站中,此三者對平臺網站和企業,實際具有不同的意義,也具有不同的介入度及可操控性,而這之間的差別,可能恰恰是一個要進行社會化網絡營銷的企業必須要提前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