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6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瀏覽量:
“許多品牌正在進入網上社區,體驗Web2.0,有一些也開始嘗試手機營銷——這些事物正在不斷發展并得到了不少的關注。”網絡往往與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掛鉤,網絡營銷能如何跟上技術的步伐呢?
Kuperman指出預計今年中國的網民數量會和美國的網民持平,或者超過美國。同時,有調查顯示,中國網民上網時間要比美國長,在全球范圍名列前茅。但Kuperman同時指出,若將兩國的網絡廣告費用平攤到每個網民頭上,美國人均90美元,而中國只有1.28美元。Kuperman認為在兩國網民數量旗鼓相當的背景下,這一差距并不正常。這位來中國才不久的美國網絡營銷老手不得不感慨,中國網絡營銷市場的困難,“客戶不愿在網上花錢,因為他們認為網絡營銷很簡單。”
也許中國的廣告主尚未發現網絡蘊含的寶藏,但中國網絡媒體環境本身也存在阻止中國網絡廣告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其中較顯著的一點是在中國網絡媒體廣告收費計算方式依據是時間而非與瀏覽人數直接掛鉤CPM計費方式(按每千人次訪問的收費)。
Kuperman認為,網絡營銷的一個優勢在于其比傳統廣告更精準。一個網絡廣告營銷,有多少人點擊瀏覽了,多少人在點擊后參與了廣告上設置的網絡小游戲,此后有多少人直接在網上下了訂單或者留下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監測出來,從而評估一個網絡廣告營銷活動的效果,這是傳統廣告做不到的。而國內目前主流的計費方式并不利于體現出網絡營銷在精準方面的優勢。同時國內很少有網站同意接受第三方監測數據,網絡廣告計費更加不透明。“根據時間計算,其實很多客戶都多花了錢。”計費方式的模糊以及第三方監測的缺失這兩點減緩了資金流入中國網絡市場的速度、也降低了網絡廣告對于品牌的價值。
互動:營銷的雙刃劍
除了可以較為精準的測量成果外,網絡營銷令一個特點便是互動。“消費者可以更積極的參與進來。”Kuperman笑稱,這就好比約會,“如果你(品牌)去和一個女孩(消費者)約會,你只顧著介紹自己卻不給女孩子說話的機會,她不會滿意這個約會的。而如果你讓她也參與到對話中來,她會很享受與你一起度過的時光,而你也有機會與其建立關系。”
此前,一般認為中國人往往不如美國人主動,然而在網絡大潮的沖擊下,中國的年輕一代正在改變。“其實中國的年輕人比美國人更積極參加網絡互動。”Kuperman指出,也許是因為和父輩生活環境的差距較大,“中國年輕人遇到問題更傾向于和同齡人溝通,而網絡為同齡人之間的溝通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很多品牌已經發現了這一現象,參與年輕人的互動活動,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廣告訊息傳達給網民。例如可口可樂聯手熱門聊天軟件QQ,網迷可以下載可口可樂的QQ皮膚,在聊天的時候,可口可樂的紅色標志便一直隨著對話框在網迷眼前晃。
然而互動并非是天使,而是一把雙刃劍。Kuperman指出市場營銷具有很多風險,網絡營銷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