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3來源:中華品牌管理網瀏覽量:
營銷的根本是滿足需求。引申一步講,就是滿足產品從生產到最終使用整個過程中各個環節的需求,這個需求不是某一點或一個環節的需求,而是整個過程所涉及各個環節的需求。只是在這個經營鏈條上,相關環節的需求不同而
2、確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比例
當我們清楚了利益鏈管理所涉及的相關環節以及關鍵點之后,還要確定在這些相關環節的利益分配比例問題。
從產品銷售環節這個大的方面來講,利益分配要依據各個環節對產品利益需求出發的,不能以主觀為依據,要綜合根據產品銷售各個環節在銷售鏈條中作用的重要性和對利益需求的直接性確定。所以,產品銷售環節利益分配比例應該是一個倒三角形,下游終端銷售方(或終端需求方)占據6成,中游渠道代理經營企業占據3成,上游生產企業占據1成。
這是因為,產品較終的目的是滿足消費者需求,所以企業在利益分配過程中一定要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靠前位。就醫藥行業來講,藥品產生的較終目的是滿足患者治療疾病的需求,而不是藥店、診所、醫院或商業公司掙錢的目的。所以,藥品必須要首先具備良好的質量和療效來滿足患者治療疾病的根本需求,然后才是相關渠道或環節是都獲利的問題,F實也就是按照這樣一個規律在進行的,在醫藥行業發展的浪潮中,如三株一般號稱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的消失,正說明了忽視患者利益于國于民都是沒有生存空間的。
而渠道作為連接產品從工廠到市場的通路,其利益也需要企業不折不扣的保護和滿足。因為渠道是企業營銷資源較為集中的場所,牽扯到產品銷售是否可以順利完成,是否能讓銷量較大化。而作為上游的生產企業,則只需要在核定生產和管理成本的基礎上,給自己預留一定的空間即可。
3、進行產品的定價和價格體系維護
產品的定價和價格體系維護,直接決定了企業利益分配整個體系的秩序,所以企業在產品定價和價格體系維護上不能視同兒戲,要上升到戰略高度。
但是,很多企業在產品定價時往往是根據企業需要盈利多少點來主觀臆斷的,只是在產品成本價格基礎上進行簡單翻倍核算出供貨價,然后隨意根據市場行情來進行售價的確定,而沒有認真核算出下游終端銷售方(或終端需求方)的需求情況和市場情況、中游渠道代理經營企業的利益需求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