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3來源:中國廚衛吊頂網瀏覽量:
顧客需求的滿足是應該采取追隨、響應的方式還是開發、創造的方式?這個問題引發了營銷者的思考與爭論。 營銷時代的響應和創造 有人說營銷就是顧客對企業的貨幣投票,你認為再好的產品,如果沒有得到顧
為了更有效地實現響應營銷和創造營銷本質上一致的目標,我們應該把兩者有機結合,倡導一種以“半學半教”為特征的互動式營銷。響應營銷觀念認為,營銷是一種發現行為,企業應弄清楚購買者想要什么,爾后想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予以滿足,其主要的判斷前提是購買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人的需求和他擁有的知識存在著很大的相關性,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市場上的服務和產品越來越多樣化,顧客發現他們置身于各式各樣的產品和信息海洋中,由于信息和知識的不充分和不對稱,有些顧客對自己的需要并不一定有意識,或者他們不能清楚地說明他們的需要,或者對他們的需要進行解釋。就公司對市場的作用而言,在市場上僅滿足和響應顧客的需要是不夠的,許多消費者不知道他們想從產品中得到什么。當移動電話較初推廣的時候,消費者對他們的了解并不是很多。諾基亞和愛立信努力培養消費者對手機的認識。消費者處在一種學習的模式中,公司不斷改變戰略以適應消費者的需要。購買者至少在一開始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是在學習之后才知道想要什么。因此,應該樹立一種互動的營銷觀:既從客戶那里了解他們的需求,又主動去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需求,影響他們的選擇,充分利用各種媒介,與客戶進行實時的互動的教和學。
影響兩者的權變
1.需求因素。需求因素是企業在其市場中能夠協調控制,保證穩定和減少不確定性的程度。如果客戶需求是明確的,即顧客對什么樣的產品能夠較好地滿足自身需要比商家有著深刻、堅定的認識,或者說他們對某種商品的消費已經形成了習慣性消費,在很難改變的情況下,這時的響應營銷是有效的;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客戶需求未知或不確定是很普遍的,受自身認識能力、生活環境、生活方式、文化及工作背景、價值觀念的影響,顧客并非總能認識到自身的欲望和需要。為此,企業應當努力發現市場的潛在需求,而且必須承擔起教育和培訓顧客的責任,因為缺乏遠見、充當門外漢的顧客時常為異想天開般的發明和創造所震撼、吸引甚至欣喜若狂。這時選擇創造營銷,即通過幫助顧客全面認識各種需求、改變和創造生活方式等多種途徑對客戶加以引導,才能起到良好的營銷效果。
2.產品因素。經營思想的運用應當與產品的生命周期相適應,如果一種產品有著可預測的長的生命周期,這是選擇響應營銷模式的有利條件。可預測的產品生命周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較慢的產品技術變化速度,它無形當中增強了需求的穩定和市場的統一,有足夠的時間提供給企業調查研究產品需求特征和響應某種穩定的消費偏好;產品技術變化速度加快導致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和不可預測,造成市場擾動的加劇和創新需求的增加,意味著有必要采取創造營銷模式。比如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IT行業,實行創造營銷模式可能更為有效,像Microsoft、Intel公司對技術不斷革新幫助他們在該行業取得了壟斷的地位。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不同,應當采用不同的經營導向戰略,例如: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早期或孕育階段,顧客導向的響應營銷基本無效,因為顧客對產品還沒有需求,或者對產品還一無所知,盡管他們后來可能會熱情響應。而在成熟期或衰退期,我們應盡可能使產品多元化,滿足不同細分市場,并從顧客那里獲得產品改善的建議。
3.競爭因素。一個行業中參與競爭的企業的數量、它們的競爭能力以及競爭范圍等因素對該行業應該采用響應營銷還是創造營銷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行業內的企業保持著一種“俱樂部”式的氣氛,那么就很少有創新和增加新產品的熱情。在對現有市場份額的分配感到滿意,或者僅僅圍繞對現有固定市場進行重新分割展開競爭的情況下,響應營銷是比較受歡迎的。如果行業競爭激烈,產品的市場飽和度很高,單純的價格競爭導致企業利潤的日益降低,直至接近或達到成本線,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想生存或者獲得高額利潤,選擇走創造營銷的道路就顯得更為明智。因為現存市場內的產品競爭畢竟是有限度的,而技術開發所創造出的市場機會則是無止境的。如果一種技術革新導致較低的成本或提高了差異化,并且能夠防止競爭對手仿效,那么就增強了競爭優勢。
4.企業因素。營銷戰略應該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根據自身實力,選擇可以承受并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營銷戰略及其組合。比如,處于成長初期的企業,能做好響應營銷就已經是難能可貴,它們并不具備創新營銷的實力。而處于行業領頭羊地位的企業,為了保住自己的領導地位,就不能滿足于以往取得的成功,而應當積極進取,不斷創新,選擇創造營銷戰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