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2來源:中國行業研究網瀏覽量:
隨著信息科技的革新,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出現快速又強烈的變化。網絡的便利,不僅讓購買行為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網絡上的口碑效益與分享機制,更打破一般傳統的廣告思維方式。 而這些長期從事廣告、公關、營
碧兒泉營銷經理廖怡雯也提到,未來營銷人員必須將自家品牌獨有的特色,與其他" >其他品牌區隔開來,讓自己的品牌,成為相同產品中的優選品牌。
而公益形象較容易引起消費者的認同感,也將成為企業重視的營銷方式之一,例如:P&G的六分鐘護一生、雅詩蘭黛的乳癌防治……Kiehl''s品牌協理韓禮先表示,Kiehl’s不打廣告,而采用公益與體驗營銷作為策略,運用不同于其它產品營銷策略的反向思考,用單純的概念做營銷,或許也是將來的營銷趨勢。
代理商的功能將重新排列組合
當消費者的行為更主動強烈地影響營銷策略之后,代理商的角色將會由執行者轉型成監督與控管者。將來的企業將不再迷信代理商,而大舉聘雇專業營銷工作者,先勢集團執行長黃鼎翎提出這樣的看法。
而廣告產業還會出現怎樣的轉變?博達華商執行創意總監張念一有他獨到的見解:“國際客戶奶水變少,本土客戶要求更多,杰出的人依然在船上,不杰出的人靠岸轉行。一根筷子不好混飯吃,一套工具仍嫌吃不飽。去大陸暈機的人更多,在臺灣昏倒的人不少。”一語道盡了未來廣告業的不確定。
將來,代理商的功能將重新排列組合,資深創意人簡明正強調,未來將有可能出現創意人員的經紀公司,創意人員像演藝人員一樣,四處接案子,廣告公司只剩下業務人員;或是與其他上、中、下游公司重新整合在一起,又回到更早期的廣告公司模式,以因應各種客戶需求。
通路藍海有無限可能
臺灣較大連鎖快餐店麥當勞,發現臺灣人工作超時、外食現象普遍,再加上“懶人消費”成為新消費趨勢,于是推出外送服務。不少通路商包括星巴克、7-ELEVEN也開始加入外送的行列。臺灣麥當勞總裁暨執行長李明元表示,未來的營銷方式,應該要提供消費者超級無敵的便利、通路的發展性,還會有無限的可能。不過不論是哪一種營銷方式,只要有人消費的一天,“品牌”與“廣告”就會繼續存在,木馬廣告總經理王佐榮認為,廣告創意與品牌建立的重要性不會消失,不同的只是營銷傳播方式,必須要更創新、更符合消費者需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