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0來源:中國網瀏覽量:
“莊凱3個月沒來公司”、“莊凱去美國被扣留了”、“莊凱被免職了”、“重慶長壽區的氯化法鈦白粉生產線夭折了”……傳言四起,攀鋼鈦業董事長莊凱和氯化法鈦
錦州鈦業控股股東是中信錦州金屬股份,該公司顧問劉長河稱,“雖然產能只有1.5萬噸,但是效益可觀,在金紅石型鈦白粉現在價格已經跌至15000元/噸,眾多企業開始虧損的時候,用氯化法生產的鈦白粉價格依然在24000元/噸左右。利潤維持在7000元/噸。”
此前攀鋼曾一度控股錦州鈦業,占股51%,但后來攀鋼釩鈦放棄了控股權。劉長河稱,“中信錦州金屬股份增資錦州鈦業時,攀鋼釩鈦決定把發展氯化法鈦白粉的精力集中在重慶鈦業公司身上,沒有同步增資,現在股權比例被稀釋到32%。”
2010年9月8日,重慶媒體報道稱,“攀鋼重慶鈦業已從美國完成了技術的引進采購,長周期設備訂貨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正有序推進。項目投資75億元,年底前將全面進入建設階段。預計于2012年6月投產。達產后年產值60億元。”
攀鋼釩鈦選擇氯化法一個原因是政策指引。國家發改委于2011年3月頒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明確表示,限制“新建硫酸法鈦白粉”。鼓勵“單線產能3萬噸/年及以上、并以二氧化鈦含量不小于90%的富鈦料為原料的氯化法鈦白粉生產”。
攀鋼釩鈦2011年半年報顯示,鈦業公司重慶鈦業較早的10萬噸/年氯化法鈦白工程報告期內完成投資1501萬元。項目進度:土建開始施工,主要設備開始訂貨。
鈦白粉行業龍頭四川龍蟒鈦業副董事長周曉葵介紹,全球氯化法鈦白粉與硫酸法鈦白粉的產能比例大約為56:44,氯化法鈦白粉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歐美的杜邦、科斯特、特諾、亨茲曼、康諾斯等公司手中,硫酸法鈦白粉主要集中在亞太。目前國內鈦白粉生產基本都采用硫酸法。
有鈦白粉生產企業告訴記者,“我們一直等待著攀鋼釩鈦能在氯化法鈦白粉生產技術上有所突破,以便后期分享。”
“但是,目前國內不掌握氯化法鈦白粉生產技術。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公關,到現在也沒獲得突破。”國家化工生產力促進中心鈦白粉中心主任畢勝坦言,攀鋼釩鈦強行上馬的氯化法鈦白粉生產項目,可能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