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07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隨著全球經濟的低迷,需求顯著下降,中國船舶工業迎來了漫長的“寒冬”。預計未來訂單會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而隨著能源和節能環保需求的提升,特種船和“低碳”船有望在結構調整中脫穎而出。
【建材網】隨著全球經濟的低迷,需求顯著下降,中國船舶工業迎來了漫長的“寒冬”。預計未來訂單會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而隨著能源和節能環保需求的提升,特種船和“低碳”船有望在結構調整中脫穎而出。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近日公布的前三季度全國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船廠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完成前兩年“造船熱”時接下的訂單,今年新承接船舶訂單量同比下降了4成,后續生存狀態堪憂。
受到世界經濟衰退以及運力嚴重過剩的雙重沖擊,中國造船工業現在已經進入了調整期,今年的運行幾乎全靠“吃老本”,由于新接訂單的大幅減少,未來兩三年全行業將顯示更嚴重的困境。
數據顯示,1-9月,全國造船完工量510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8.3%。與之相對應的是,截至9月底,全國手持船舶訂單量16886萬載重噸,比上年同期下降13.8%,比2010年底下降14.5%。新承接船舶訂單僅2902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2.8%。
在接不到新訂單的同時,船舶工業實現利潤增幅也出現回落。數據顯示,1-8月份船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28億元,同比增長24.5%,增幅下降8.2個百分點。1-8月份,船舶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7.5%,同比下降2.1%。與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相比,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增幅分別低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4.6和3.7個百分點。
對于一個產業而言,總量和規模的增長只能說明“大”,內在素質和水平的提升才能說明“強”;仡“十一五”發展目標來看,幾乎所有的總量目標都超額完成,但是實現那些體現產業發展素質和內在水平的目標卻仍然面臨很大的挑戰。相對于總量的增長,我國造船業在“質”的方面的提升幅度遠遠不匹配。
如今,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低迷,船舶工業的調整期迅速到來,并且由于訂單反映在生產上的滯后性,現在危機還僅僅是開始,2013-2014年的狀況可能更加糟糕。在市場調整的形勢下,如何進行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這是中國造船業必須要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