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6-10來源:中國營銷傳播網瀏覽量:
鬼谷子云:捭者開也、言也、陽也;闔者閉也、默也、陰也。捭闔之道,以陰陽視之,觀之以出入,洞之以捭闔,以此說之,可以說人、說家、說國、說天下。說話可以說什么人都會,啞巴也有說話的方法。什么叫做最會說話呢
【建材網】鬼谷子云:捭者開也、言也、陽也;闔者閉也、默也、陰也。捭闔之道,以陰陽視之,觀之以出入,洞之以捭闔,以此說之,可以說人、說家、說國、說天下。說話可以說什么人都會,啞巴也有說話的方法。什么叫做較會說話呢?用《周易》時間與空間轉換觀念解釋,就是在恰當的地點,恰當的時機,對恰當的人,說出恰當的話。但是,要真正達到這一效果和境界,其實很不簡單。這就是說話的藝術,也就是表達的藝術,同樣的意思,不同的表達方式,就會會有不同的結果,這就是說話的技巧。曾聽過投資理財講師張雪奎說過的一個案例:
古代有一位國王,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滿嘴的牙都掉了。于是,他就找了兩位解夢的人。國王問他們:“為什么我會夢見自己滿口的牙全掉了呢?”靠前個解夢的人就說:“皇上,夢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親屬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個都不剩。”皇上一聽,龍顏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個解夢人說:“至高無上的皇上,夢的意思是,您將是您所有親屬當中較長壽的一位呀!”皇上聽了很高興,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幣,賞給了第二位解夢的人。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內容,為什么一個會挨打,另一個卻受到嘉獎呢?因為挨打的人不會說話,受獎的人會說話而已。這就是張雪奎老師說的,說話的技巧,意思相同,表達方式不同結果也不同。
會說話很重要嗎?會說話究竟有什么意義、價值和作用呢?為什么要學會說話呢?因為——會說話能說退百萬雄師!
春秋戰國時代,有一個典故叫“燭之武退秦師”,講的是秦晉聯軍要攻打鄭國了,使得鄭國的文臣武將均一籌莫展,武將不敢出征,文將沒有計謀,較后鄭王不得不請燭之武老將軍親自出馬,去秦國一趟。燭之武受命于危難,到了秦軍那里去,找到了秦軍的統帥。他對秦軍統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真意切,痛陳唇亡齒寒的利和弊,較后終于說服了秦國統帥,讓其下令秦國大軍立刻撤軍不再攻打鄭國,并且留下了兩員大將,協助保衛鄭國。晉國一看無可奈何,只好撤軍。
不費一兵一卒,一個燭之武就能把皇皇秦軍說退了。這是什么樣的威力呢?當然是會說話的威力!無怪乎,劉勰在其名著《文心雕龍》里這樣感嘆:“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又如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舌戰群儒”。諸葛亮憑借自己能言善辯的口才,在出使東吳時,建立了聯吳抗曹的統一戰線,較后致使號稱“八十萬大軍”的曹兵,幾乎全部葬身滔滔長江之中。這是什么樣的威力?還是會說話的威力!假如劉備不讓諸葛亮去,而讓張飛去,后果又會怎么樣呢?
1、紀曉嵐會說話救己一命
很多人都知道紀曉嵐。紀曉嵐的舌頭可了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他學識淵博,能言善辯,機智敏捷。乾隆皇帝自然也知道。有一天,乾隆想,我要找一個辦法試驗試驗他的機智。于是,他把紀曉嵐找來,對紀曉嵐說:“紀曉嵐!”“臣在!”“我問你:何為忠孝呀?”紀曉嵐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為孝。合起來,就叫忠孝。”紀曉嵐剛回答完,乾隆皇帝接過話來:“好!朕賜你一死。”紀曉嵐當時就愣了:怎么突然賜我一死?但是皇帝金口一開,絕無戲言。紀曉嵐只好謝主龍恩,三拜九叩,然后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