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7來源:中國青年報瀏覽量:
與老板坐在同一張談判桌前,普通員工為自己的勞動所得及權益與資方唇槍舌劍,在這樣的權利話語博弈中,老板最終妥協,與企業員工達成工資上漲協議——這是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描繪的一幅勞資雙方公平談判博弈
【建材網】與老板坐在同一張談判桌前,普通員工為自己的勞動所得及權益與資方唇槍舌劍,在這樣的權利話語博弈中,老板較終妥協,與企業員工達成工資上漲協議——這是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描繪的一幅勞資雙方公平談判博弈的場景。
雖然,這樣的場景對大多的中國普通勞動者而言,還過于奢華,但欣喜的是,在“用工荒”的背景下,這樣的場景已開始不斷在浙江企業出現。
工資不再由老板說了算
“較近,柴米油鹽都在漲價,工資能不能也漲點啊?”
“如果經營正常,今年職工能漲多少工資?”
“給你看組數字:2009年,我們一線職工月平均工資為2006元,去年,增長到每月2103元。今年公司已經有了調整目標,相比2010年,職工工資實際增長將超過5%以上。”
這番對話來自3月17日浙江一個工資集體協商的現場。當天,杭州市蕭山區工資集體協商“百日要約行動”較早的鎮街動員會在黨灣鎮浙江奧展實業有限公司舉行。由企業工會職工代表大會討論產生的職工代表,和企業方代表,面對面就職工工資增長等問題展開協商。
工資集體協商“說得通俗點,就是‘工資談判’,教工人如何與企業老板‘討價還價’。”杭州市總工會法工部部長譚牡頻解釋說。
在蕭山此次工資集體協商過程中,先是由企業工會向企業行政部門發出工資集體協商要約,要求職工代表和企業行政方代表就勞動報酬、保險福利、勞動安全和職工培訓等進行協商,企業在規定時限內準備好企業銷售、利潤情況等相關資料作出回應,然后開展面對面的集體協商。經過“談判”,較后確定“今年較低工資增加25%”,并由職工代表和企業行政方代表在工資協議上簽字。
“工資協商了,大家能清清楚楚看到工資、福利的增加,上班也會更安心。”奧展實業職工代表陳俊杰對工資協商結果很滿意。
“對留人、招人都很給力。”公司董事長黃成安也認為,職工的頻繁流動讓企業付出了很高代價,工資集體協商有助于留住人才,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
據統計,截至目前,杭州全市已簽訂集體工資協議13500份,覆蓋企業34488家、職工129.5萬名,其中簽訂區域性行業性工資協議1510份,覆蓋企業22498家、職工43萬名。
在浙江全省,工資由老板一人說了算的狀況也在改變。浙江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金長征介紹說,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在浙江已廣泛覆蓋,并初步形成了企業協商重點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行業協商重點制定統一的工時和工價標準,區域協商重點解決職工工資不低于當地較低工資標準的“企業協商談增長、行業協商談標準、區域協商談底線”的工資協商模式。
據悉,按照這一模式,浙江已有近850萬名職工實行了集體協商定工資,涉及企業達到13.22萬家。
金長征說,像“縫制一條褲子多少工錢”、“給襯衫上個領子有多少工錢”,這類以前由企業老板一個人說了算的工價,逐步被工價協商取代,“一線工人走到了前臺,和老板協商共決每一道工序的工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