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2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國內市場,很多看起來很有“洋味兒”的品牌實際上卻并不是洋貨,只是企業忽悠消費者的一種手段而已。這種現象在化妝品、服裝等行業十分常見,在衛浴等家居建材行業中也屢屢出現。
國內市場,很多看起來很有“洋味兒”的品牌實際上卻并不是洋貨,只是企業忽悠消費者的一種手段而已。這種現象在化妝品、服裝等行業十分常見,在衛浴等家居建材行業中也屢屢出現。一些國產衛浴品牌對自身不夠自信,總覺得要粘點別人的名氣才能過活,于是同名不同“家”的現象才會層出不窮。其實,國產衛浴品牌只要產品夠好自然會有人追捧,何苦披著“洋外衣”費力不討好呢?
洋名非“洋貨”國產衛浴品牌“原汁原味”更有前途
名字起得“洋氣”十足生產制造來自本地
除了名字重合外,和一些國產化妝品品牌一樣,很多家居產品也擁有洋氣的名字。蒙娜麗莎、馬可波羅瓷磚都來自廣東,佛羅倫薩暖氣就在北京,索菲亞衣柜成立于廣州,格萊美墻紙也做國產產品,美加華衛浴來自佛山……
當然,衛浴品牌自身通常并不會明確表示自己“來自何方”,消費者如果不對此問詢,更不會有人特意說明自己的國產身份。偏好選擇進口產品的消費者,還需瞪大眼睛看清產地,僅憑名字的“氣質”判斷實在缺少理性。
面對“重名”需留心“山寨”橫行多謹慎
事實上,品牌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依托自身的產品與服務質量,當質量達標了,服務到位了,消費者并不會介意品牌的名字。只是衛浴市場中也不乏“傍大腿”的借勢行為,一些小商家利用與大品牌相似的名稱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使其誤以為自己買到了可信賴、有保障的大品牌產品,實際卻在后期得不到服務保障。消費者在“迷茫”時,可以多打探、多詢問,通過網絡平臺對品牌做好充分的前期了解。
另外,越來越多的國產衛浴品牌喜歡給自己扣上“洋帽子”,用老外的面孔來做廣告,以外國的地域名稱冠名,以外國名人的名字冠名,甚至加以“外國進口產品”的誤導宣傳。消費者在挑選產品時可以對其產地進行深入了解確定,要求商家出示相關報單證明,避免上當受騙。
品牌應當有故事國產應當更自信
對于衛浴品牌來說,名稱不僅是一種形式符號,更是不同企業文化的濃縮再現,雷同的名字讓消費者看不到差異,一頭霧水,混淆視聽、借“名”營銷帶來的獲益未免僥幸。在個性化需求越來越多的市場中,建立自己的品牌故事,使自己的品牌更具文化內涵與企業精神,往往比穿著別人的衣服跳舞更打動人。
同時,隨著本土的設計與制造能力不斷進步,不少衛浴品牌的實力實際上已經遠勝于一些國外品牌,起洋名可能反而會給自己扣上“假洋貨”的帽子,不如大大方方地做一個“原汁原味”的國產品牌。把產品的質量與服務做好,才是捕獲消費者芳心的不二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