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25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在中國家具發展的歷程中,抄襲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詞語,有人笑稱是“國內抄國外,小牌抄大牌”。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也表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是長期困擾行業的問題,抄襲外觀設計的現象在行業內常有發生。”
在中國家具發展的歷程中,抄襲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詞語,有人笑稱是“國內抄國外,小牌抄大牌”。中國家具協會理事長朱長嶺也表示:“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是長期困擾行業的問題,抄襲外觀設計的現象在行業內常有發生。”近日,亞振家具進駐米蘭世博會中國館的產品被指涉嫌抄襲微建設計首席設計師宋微建的作品,一時間炸得家具圈一片嘩然。
家具抄襲事件不斷有效借鑒成櫥柜企業的發展關鍵
亞振抄襲事件回顧
此次亞振家具抄襲事件,宋微建在微博上指出,亞振家具在和他商談合作未果的情況下,擅自模仿了他的原創家具設計,并以“中國設計”名義進入米蘭世博會中國館。亞振家具方面回應說,進入世博會中國館的70多件家具均由亞振與清華美院共同創作,至于被指“抄襲”的那件家具是整體系列設計的其中一個款式,絕非抄襲。
細數近期家具抄襲門
從2012年至今,家具名企因為抄襲的糾紛此起彼伏。2012年上海家具展上,北京依諾維紳家具指認麥斯得爾多款型號產品涉嫌抄襲,后反被麥斯得爾告上法庭要求賠償。2013年,深圳家具展展會現場,北京榮麟家具向深圳家具會展組委會知識產權組委會提起申訴,稱深圳耀華宜家家具有限公司(柏森家具)大觀系列涉嫌外觀侵權。2013年6月,雙葉家具起訴賴氏家具一案得到宣判,濟南澳克家具有限公司(賴氏家具)敗訴,成為該起系列索賠案中的靠前個因抄襲敗訴的家具企業。2014年年底,北京世紀百強家具有限責任公司宣布將一統國際家居、宣毅(天津)家具有限公司和天津東升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三個品牌告上法庭。
抄襲多因利益驅動
據悉,櫥柜等家具很少有技術專利,大多是外觀專利,而且外觀模仿起來不難,所以設計得好的產品,經常被抄襲。有消費者就表示,進了賣場,經常能看到不同品牌卻相似度極高的櫥柜產品,問起店員,都說自己是原創的。國內品牌抄國外的,小品牌抄大品牌的,你抄我我抄你,抄來抄去,較后消費者都不知道誰家是原版了。在如今,無論是企業還是設計師,都應該是知法懂法的,但為何還頻繁出現抄襲事件?專家分析,櫥柜等家具業界抄襲成風,主要原因還是出于“利益”二字。如今抄襲得來的利益很大,違反法規的成本太低。
專家表示:“原創不是上下嘴皮一碰說做就做的,企業和設計師對它的投入心血是非常多的,而且成功率不會是百分之百。而抄襲者省去了如培育一樣的較費勁環節,直接得到了很多不應有的利益。”某家具董事長也表示,國內的很多家具企業并未意識到“抄襲”的惡果,他們習慣性地享受抄襲以及用較小的成本及代價換取較豐厚的商業利潤,這一看似精明的商業智慧,卻直接把創新的原動力扼殺在襁褓之中。
櫥柜企業可以通過模仿進行創新和延伸
誠然,抄襲的產品盡管在外觀和材質等方面進行模仿,但抄襲不到原有的制造工藝和品質。復制模仿是每個國家發展時必須經歷的過渡期,日本、美國也都經歷過。模仿不可怕,但企業如果把模仿抄襲變成賴以生存的方式,那這就是不可取的。櫥柜企業可以通過模仿達到自己創新的延伸和發展,簡而言之就是拋棄簡單的模仿,進行有效的借鑒,這才是櫥柜行業的成長之道。櫥柜企業應該學會借鑒先進的技術、工藝、設計,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特色,較終實現原創。
總之,在原創的路上,一批企業必然會死掉,這是成長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