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6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如火如荼地315促銷大戰現已趨于尾聲,“戰爭”過后是精神抖擻還是精疲力盡?是對消費者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還是依舊保持“便宜才是硬道理”的投機心理?
【建材網】如火如荼地315促銷大戰現已趨于尾聲,“戰爭”過后是精神抖擻還是精疲力盡?是對消費者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還是依舊保持“便宜才是硬道理”的投機心理?
在《商學院》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今天的消費者是信息充分、媒體領悟力強、移動化的。所以,為了建立企業信譽、提高員工效率、促進銷售和社會影響力,企業需要發展成為目的驅動的社會品牌。”
由于現在消費者獲取信心的渠道十分簡便、迅速,所以作為一個商業品牌來講,你的好壞會被網絡乘以無數倍地放大。蘋果在中國雇傭血汗工廠作為供應商的爭議一直沒有真正平息,再加上之前央視批評蘋果在國內的差別化售后的負面報道都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蘋果在國內消費者心中的形象。
而現在的消費者對于品牌主的考察也更為嚴格,他們不僅考慮你生產的產品以及你提供的所有服務,他們甚至還會看品牌一整條的價值鏈。比如你的原材料是否環保、生產地點在哪里、是否有剝削勞工、產品售后是否存在差別對待等等。
在他們的心中一個品牌不光要有自己的特色還要有人文關懷以及時刻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
那吊頂品牌主究竟要怎么做才能讓自身的商業利益和社會利益保持一致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需要來自吊頂企業的較高層,這個答案就是企業賴以生存的靠前目標。這兩者的關系必須是構成企業的核心主張價值——這比掙錢重要。
在《商學院》的同一篇文章里羅列了很多消費者數據:
“消費者的期望
87%認為企業至少應該在滿足社會利益和商業利益上投入相同的精力。
80%認為,關注并改善社會問題對于企業來說很重要。
6%認為商業的目的是為股東創造利益。
76%認為品牌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賺取利益是合情合理的。
20%的全球品牌被看作正在以有意義、積極的態度影響人們的生活
消費者的行動力
90%當企業不負責任的商業行為為人所知,就會遭遇抵制。在過去的12月時間里,已經有55%的消費者采取過類似行動。
54%的消費者不信任品牌
27%認為通過自己的購買行為,消費者可以發揮明顯積極的影響力。
71%的消費者會幫助品牌推廣其產品或服務,只要他們認可品牌主張。
62%的消費者通過社交媒體與開展CSR項目的企業進行互動
(*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即企業社會責任,所謂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負責的同時,還應承擔起對勞動者、消費者、環境、社區等利益相關方的責任,其核心是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廣泛包括不歧視、不使用童工,不使用強迫性勞動,安全衛生工作環境和制度等。)
91%的全球消費者會轉變所支持的品牌,如果同等價位和質量的另一品牌表現出更高的社會參與度。
47%的全球消費者會購買關注社會問題的品牌,至少一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