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14來源:濰坊晚報瀏覽量:
江蘇的李先生多年來一直在山東濰坊打工,從事為工廠設備進行防腐處理工作。讓他和家人沒想到的是,最近,他在為一罐裝設備進行防腐處理時,由于周圍空間不通風,造成急性苯中毒,不但出現了頭暈、神志恍惚、惡心嘔吐,而且全身皮膚大面積糜爛,多處基底大片滲血,皮損面積達整個體表面積的70%,隨時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險。
搶救
請來多位專家會診
濰坊市人民醫院燒傷科的主任醫師張林清對記者說,李先生的病情是急性苯中毒,他起初在我市一家醫院進行了多種藥物治療及高壓氧治療。在治療41天時,出現了頭面部紅腫,發熱伴隨腹瀉,隨后全身反復出現皮疹。皮疹繼之融合成片,形成大泡,表皮剝脫,較后出現了廣泛的皮膚糜爛,多處基底大片滲血。當時受累皮膚類似Ⅱ度燙傷,皮損面積達整個體表面積的70%,病情持續加重,相當危險。李先生在那家醫院住了55天后,于去年12月16日,緊急轉到了他們醫院燒傷科診治。
張林清說,他們接診后,詳細詢問了李先生的病情發展及治療過程,使用新療法盡快控制病情發展,并邀請了皮膚科、重癥醫學科、急診神經內科的專家以及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中毒與職業病科主任菅向東教授前來會診。在專家提出的治療原則的基礎上,認真篩選每一種藥物的同時,他們還進行了營養支持及對癥治療,終于及時控制了病情的發展,使患者在較短的時間內轉危為安。
提醒
防腐處理時做好防護
張林清說,雖然他們曾接診過急性苯中毒的患者,但像李先生中毒這么嚴重的,還是靠前次遇見,李先生的病情已發展成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是一種威脅生命的皮膚疾患,有關資料統計顯示,每年每100萬人中大約有1.1至7.1名患者,其死亡率高達30%至60%。這種疾病被認為是通過免疫復合物介導的超敏反應,典型發病開始為疼痛性局部紅斑,很快蔓延,在紅斑上發生松弛性大泡或表皮剝離。病人在24—72小時內發生廣泛的糜爛,包括所有粘膜。
張林清說,進行防腐處理工作的人在工作時,一定要配戴防毒面具,工作的環境一定要通風,同時,要定期查體。
1月4日,記者了解到,李先生恢復得不錯,很快就能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