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9來源:中國建材網瀏覽量:
當今吊頂市場不乏有做大做強的企業,當企業真正具備了相應的實力和完善的管理生產體系后,適時“亮劍”是必須的。競爭對手也許可以克隆你的工廠、展廳,甚至是引進同樣的設備、流水線,配置同樣的崗位人員,但絕不可能做出一模一樣的產品,不可能取得同樣的產出回報率。
【建材網】當今吊頂市場不乏有做大做強的企業,當企業真正具備了相應的實力和完善的管理生產體系后,適時“亮劍”是必須的。競爭對手也許可以克隆你的工廠、展廳,甚至是引進同樣的設備、流水線,配置同樣的崗位人員,但絕不可能做出一模一樣的產品,不可能取得同樣的產出回報率。
建材行業廠商在2012年依然舉步維艱,房地產調控未見松動,樓市預期持續降低,建材行業在高速發展期所積累的過剩產能,在進一步加劇競爭。眾多因素影響下,建材市場的銷量只能繼續在低位徘徊。
今頂等企業選擇在這樣一個敏感時段開放工廠,以大無畏的勇氣將低迷的市場撕開一道缺口,其行為無異于亮劍之舉,叫好者有之,質疑者亦不乏其人。叫好者認為,這是行業走向成熟和規范的標志;質疑者則認為這是品牌企業的又一次作秀。一場由今頂等龍頭企業引領的開放工廠熱潮,在業界興起,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爭論。
生產車間一直是家居建材企業嚴防死守的“禁地”。成為禁地的原因,按廠家的說法是擔心技術、設計被競爭對手剽竊,但消費者可不這么認為,更多的人會這樣想:廠家不會真的有什么高科技含量和技術秘密,而是有不完善的地方,或者是有家丑,擔心被外人看透,才會捂得如此嚴實。
不論基于何種原因和心態,從整個行業發展的角度來講,閉關自守都是不利于行業間的交流和進步的。不排除部分企業開放工廠有宣傳作秀的成分,但秀的也是真功夫。如果能夠秀出企業的實力和心胸,那么這種作秀我們為什么不去提倡?能這樣秀的企業也是值得推崇的。開放工廠,開放的不僅僅是廠房、展廳、生產車間,更是企業家的思想、意識和心態。
直面競爭,唯有亮劍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雖沒有對建材業產生正面的沖擊,充其量是在喊“狼來了”,但金融危機的出現還是將危機意識植入了廠商的頭腦中。時隔四年,出口遇阻、產能過剩、房產調控……內外因素交織下,建材行業積重難返,進入空前的低迷期,由此也引發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新一輪洗牌不可避免。是保存實力,靜待市場好轉還是直面競爭奮力一搏?企業在方向性選擇上出現了分歧。
今頂通過多年積累后,在2012年宣布開放工廠,此消息一經發布,便如一聲春雷,讓競爭激烈的吊頂市場變得更加熱鬧起來,同時此舉也被業界喻為吊頂企業2012年直面競爭的亮劍之舉。
今頂開放工廠之舉,無異于將自己的生產完全透明化,這之后,無論經銷商還是消費者,甚至是競爭對手,都能夠無阻礙地參觀工廠。顯然,這要求企業需要具備的不僅是勇氣,更要有實力。既要做到敢于讓人看,也要做到讓人看不透。而要做到這一切,硬件設備只是一個方面,擁有良好的軟件才是關鍵。
開放工廠是企業自信的一種表現,也是新市場環境下企業競爭升級的一個標志性特征。在市場同質化競爭的今天,對經銷商開放工廠,讓他們親眼看到工廠的規模、設備、產能、工藝流程、管理等諸項細節,使他們真正地走近品牌、理解品牌,這樣更能增強其合作的意向和信心。開放工廠,也等同于向同行和競爭對手“亮劍”,在市場低迷期,敢于開放工廠的企業,必然能得到更多經銷商和用戶的擁戴,而那些沒有開放工廠的競爭對手則會相形見絀。狹路相逢勇者勝,吊頂等敢于亮劍,勇于亮劍,在競爭中勝出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商場上的“亮劍”精神絕不是簡單的價格競爭,而是通過經營管理、經營理念、品牌文化、凝聚力、應變能力、協同能力、創新能力、人員素質等多方面的強化,較終降低產品成本,憑借價格優勢得到市場認同,從而獲得比對手更多的客戶資源。適時、明智的“亮劍”有助于企業在競爭中成長。
龍頭表率引領行業新風
幾年之前,還曾有很多商家在店面外墻上張貼“同行勿入”“禁止拍照”等警示標志,工廠重地更是設防的重點區域,所以也就不難理解,在索菲亞、勞卡提出開放工廠后,為什么會在業界引起如此之大的反響。
2012年今頂全面開放廠房、展廳和生產車間,率先在業界提出開放式營銷,這不但“治愈”了中國吊頂界的“隱痛”,也終結了業界長達十余年之久的各自為戰、缺少可供參觀的樣板企業的歷史。雖說不乏對工廠開放有作秀成分之類的質疑,但吊頂企業能邁出這一步,其影響是深遠的。這標志著吊頂企業開始在規范化、標準化、機械化、開放化、國際化進程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在開放工廠的過程中,龍頭企業在生產、管理、品牌、營銷運作等方面所具備的經驗和作法,將被眾多發展中的中小企業學習和借鑒,而龍頭企業的實力和行業地位也會因為業界的口碑相傳而得以鞏固,并在整個行業中形成效法榜樣、見賢思齊的良好風氣。
吊頂行業中小企業眾多,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很多企業甚至還停留在手工作坊階段。在行業發展之初,龐大的需求決定了企業無論大小均有生存的機會,但是隨著行業巨頭的出現,行業格局也會隨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中小企業如果不突破同質化競爭,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行業巨頭強大的規模成本壓力下將步履維艱。
龍頭企業開放工廠之舉更是讓中小吊頂企業感到了二者之間差距的迅速拉大,也讓他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競爭的加劇讓中小企業意識到,改革是必須的,并且已經刻不容緩。龍頭企業開放工廠之舉在促使中小企業直面差距、快速轉變上,具有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這對于吊頂行業整體水平的提升將是大有裨益的。
管理規范程度決定工廠開放程度
開放工廠之舉在業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目前很多企業都是本著銷售先行的理念,品牌宣傳出去了,工廠卻不敢開放,今頂開放工廠之舉無疑將這部分企業推上了風口浪尖,他們需要接受“開放工廠你敢嗎?”的挑戰和質疑。不開放吧,經銷商和消費者不答應;開放吧,意味著將底牌亮給同行,而且開放程度低了,還怕被人懷疑有炒作之嫌。面對開放工廠的挑戰,各企業何去何從將成為現階段企業決策者較大的心結。
當企業真正具備了相應的實力和完善的管理生產體系后,適時“亮劍”是必須的。競爭對手也許可以克隆你的工廠、展廳,甚至是引進同樣的設備、流水線,配置同樣的崗位人員,但絕不可能做出一模一樣的產品,不可能取得同樣的產出回報率。
這是因為,工廠管理規范程度才是一個工廠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工廠管理體系是工廠的各種軟實力,工廠開放程度也取決于這套制度的科學與完善程度。
隨著行業日漸成熟及競爭的全面升級,工廠也將作為重要的營銷陣地,納入企業的營銷體系中來。索菲亞、勞卡等敢于“亮劍”,眾多其他" >其他吊頂企業能不能問自己一個問題:“開放工廠,我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