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9來源:中國建材網瀏覽量:
隨著建材市場競爭的逐步加劇,作為下鏈產業的吊頂行業已從以往尚存理性的價格戰演變為"為銷而銷"的惡性價格戰。如何緩解生存壓力,獲得更多的利潤,記者認為,促銷成吊頂企業緩解壓力之道。
【建材網】隨著建材市場競爭的逐步加劇,作為下鏈產業的吊頂行業已從以往尚存理性的價格戰演變為"為銷而銷"的惡性價格戰。如何緩解生存壓力,獲得更多的利潤,記者認為,促銷成吊頂企業緩解壓力之道。
相比往年,2012年的促銷景象更加熱鬧,吊頂行業的低迷讓吊頂企業不得不更多的看好促銷優惠團購會、促銷會等,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吊頂企業緩解經營壓力的招數,有些吊頂品牌是出于企業全盤整體規劃有計劃的推出促銷活動,也有些吊頂品牌單純的為促銷而促銷,不僅浪費資源也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吊頂行業品牌塑造三大模式
普通消費者對吊頂行業"低關注、高參與"的特性,使得吊頂企業的品牌塑造方式有別于快銷品等行業的高密度轟炸模式。對此,業內指出了吊頂行業品牌塑造的三種模式:品牌專業化、品牌風格化、品牌形象化。
吊頂產品促銷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但是促銷沒有錯,泛濫促銷則是洪水猛獸。置身促銷的洪流中,吊頂商家只有理性應對,做到既實現促銷目的,又平衡好品牌、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多方利益,這才是成功促銷的關鍵,也是商家走出當下銷售困境的出路所在。
賣場是促銷泛濫的又一幕后推手。大形勢的變化使得賣場間的競爭更為激烈,有的賣場甚至亮出了"廠價直銷"的底牌進行促銷,強迫駐場商家予以配合。這一舉措雖然短期內提高了商場的整體銷量,凝聚了人氣,但在實際購買中卻出現了暫時無貨、延期交貨等"商家惜售"的現象,引發了吊頂消費者的不滿。有的商家為了應付商場的促銷活動,甚至拿出了積壓多年的庫存,以低價格拋售,促銷活動變成了"揮淚"大甩賣,與商場和品牌的檔次不相匹配,影響了吊頂消費者對商場和品牌的認知。
以促銷帶動銷量,只是暫緩之計,不能長久,否則只會形成惡性競爭,不利吊頂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