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2來源:互聯網瀏覽量:
目前我國形成了幾個吊頂產業集群,它們發揮各自優勢,為當地經濟和中國吊頂產業的整體發展做出卓越貢獻。但是目前它們的運作能力不強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如何提升吊頂產業集群的競爭力,應是各地協會和政府必選的課題。
【建材網】目前我國形成了幾個吊頂產業集群,它們發揮各自優勢,為當地經濟和中國吊頂產業的整體發展做出卓越貢獻。但是目前它們的運作能力不強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如何提升吊頂產業集群的競爭力,應是各地協會和政府必選的課題。隨著低碳潮流的到來和國家產業調整政策配套的逐漸成熟,應該說各地集群的升級機會來了。應該在哪些方面提升呢?我們結合自己的調研和專家的意見,梳理出以下幾個觀點:
一、明確政府職能
地方政府以維護集群企業良好市場競爭、技術創新環境為重點,避免行政干預企業的市場化正常運行;制定專項產業集群政策,在技術創新、土地管理、決策咨詢、融資擔保、人才培養、國際市場開拓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用“有形的手”引導吊頂產業從“資源型”向“科技型”轉變,既體現科學決策之特點,又檢驗了投身吊頂事業的精英駕馭經濟之能。
二、鼓勵專業人才異地轉移
扶持各類形式人才市場,引入風險保障機制和爭端解決機制,促進企業與企業、大專院校、科研機構、中介機構之間合作,以提高集體效應,促進產業集群的專業化分工合作。
三、協同創新
群內企業對于集群整體競爭優勢的依賴和尋求各自發展的內外壓力使之不斷博弈,形成一種新型競合關系。企業關聯可以推動企業間的相互聯動,而協同分工則可創造高資成本收益。因而集群內的企業間應充分利用資源或業務行業共事、營銷與研發擴散效益、企業相似性和企業形象共享,強化集群生產體系的專業化分工和配套協作的四種協同形式,加深加固集群企業協作關聯意識。另外,大企業應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和市場條件,內部垂直分離出專業化衍生企業與自助機構,積極開展與群內中小企業間轉包合作業務,促進群內良性對稱發展態勢或非對稱互惠共生模式的發展,為實現中國吊頂產業由大到強、由特到精的歷史性轉變打實根基,較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培育專業化中介機構
中介機構可提供專業化的金融、保險、法律、商業、投資決策、創業咨詢、外貿與企業并購等方面服務,如專業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同時還應注意消除對私營、民營中介組織的歧視,規范民營中介公司的業務行為,營造公開透明的法律環境。
五、優化產業結構
積極引導處于創建期的集群的技術創新趨向,使其逐步由勞動密集型向創新技術型、特色型過渡,促進成長期、成熟期企業集群的升級改造,為集群內大企業垂直分離形成專業化衍生企業提供條件;積極進行集群內信息、技術、經驗傳播,培養高級資源要素,優化集群結構。
六、建立“產學研”一體化機制
集群內企業應積極開展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技術創新始發性來源的合作,充分利用科研機構高智力優勢,把生產實踐中的技術難題通過協議合作方式由這些專門機構提供解決,從而引進創新活力,節約企業成本。
在短時間內創立和發展產業集群即想得到立竿見影效果的想法是不現實的,成功的產業集群區都歷經數十年發展,集群中企業網絡的建立也需要一個長期的博弈過程。因此,“耐心”應該成為發展產業集群與地方經濟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