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7來源:商丘日報瀏覽量:
走進梁園區水池鋪鄉豫林木材加工廠,只見占地十多畝的院子里,堆滿了各種樹木,這些樹木被切割成一定的規格,按類別整齊的碼在一起整裝待發,七八個裝卸工人正在用起重機忙著裝車。
【建材網】走進梁園區水池鋪鄉豫林木材加工廠,只見占地十多畝的院子里,堆滿了各種樹木,這些樹木被切割成一定的規格,按類別整齊的碼在一起整裝待發,七八個裝卸工人正在用起重機忙著裝車。
“一天的交易量在1萬元至5萬元不等,淡季少一點,旺季多一點,一年的交易量在500萬元左右。”該廠負責人、水池鋪鄉商會會員戴士元停下手中的活和記者聊了起來。他告訴記者,現在的規模,脫胎于11年前的一個不起眼的木材收購作坊。
2001年,32歲的戴士元看到收購木材比較賺錢,和家人一商量,湊了幾萬塊錢,開始涉足木材收購領域,起初,他只是走村串巷深入田間地頭收購木材。由于不懂行情,沒有經驗,又沒有銷路,經常是高價收購后,低價出手,要么是收購后囤積數日再尋找銷路,資金承受不了時忍痛低價出手。
“三個月賠了五六萬元,借的錢血本無歸。”戴士元回憶起剛開始收購木材的經歷,痛苦不堪。家人的反對,資金的短缺,無奈,開張不到半年就停業了。戴士元懷著靠木材發家致富的夢想靠前次受到了打擊。這一停業就是1年。
在停止木材收購這一年里,戴士元外出打過工,販過青菜,賣過小百貨……從而歷練了戴士元的經商意識和經營觀念。然而看著周邊鄉鎮靠販賣木材賺了錢、買了轎車、蓋了樓房的同行,他總有些不甘心。于是他就到山東、安徽等周邊地市學習木材收購經驗。
2002年,不服輸的戴士元學到木材收購的經驗后,又重新干起了木材收購的老本行,并在當年注冊成立了梁園區水池鋪鄉豫林木材加工廠。
然而,隨著經營情況的好轉,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于水池鋪鄉從事木材收購的僅有他這一家,形不成規模交易市場,有規模、有實力的遠地方的買主又不來收購。戴士元就主動聯系買主,按照客戶的要求,加工成各種規格的木材。他給客戶經常承諾的一句話是:“達不到你的要求,所有木材全部送給你。”雖然費了工時,成本也有所增加,但他的誠信贏得了客戶的信任。
戴士元告訴記者,初戰告捷以后,他不斷努力拓寬銷售渠道,不僅木材供不應求,樹枝、樹疙瘩也很暢銷。樹枝賣給了周邊的板材加工廠,樹疙瘩賣給煤電鋁行業當底火。在他的眼里,樹渾身都是寶,沒有賣不掉的,只有買不到的。
豫林木材加工廠11年的木材經營,同時也催生了大批從事木材收購的農村經紀人。據統計,僅僅圍繞該廠從事木材收購的,水池鋪鄉目前有120多人。在該廠從事裝卸的工人有10個。這些工人不出家門,就能掙到比在外打工收入還多的工資。
“木材加工廠為當地百姓提供了方便,為周邊村民提供了致富的門路。”戴士元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水池鋪鄉當之無愧的“木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