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7來源:青商匯瀏覽量:
他是位80后創業者:16歲獨自北上闖蕩;17歲單槍匹馬勇闖石材界;19歲給自己定下年賺10萬的目標;22歲擁有人生第一輛車;28歲承接的工程實現產值8000萬元……這個原本年少懵懂的福建少年,如今已成為“笑傲”上海石材界的年輕“少帥”。
10個月的單打獨斗,李恒勇的“戰績”很不錯。于是,他便思索著要繼續擴大自己的奮斗“藍圖”。這一次,眼光獨到的李恒勇把觸角伸向了離紹興不遠的一座大城市——上海。那一年,李恒勇才17歲。
在浦東南碼頭的建材批發市場,李恒勇拿著之前在紹興賺得的資金,又重新開始了他的石材經營之路。
從南碼頭到奉賢,這30公里的路看似并不長,但要是提著上百斤的石材走上這么一程,可想而知,會有多么艱辛。為了節省開支,李恒勇每次去奉賢跑業務,都是跟著朋友的送貨車一同前往。“那時候,我總是帶著一打名片,手里還拎著一個裝滿石材樣板的馬甲袋,跟著貨車凌晨2點就出發了。如果提早到了客戶那,我就會去周邊發發名片,這也是一種營銷嘛。”
從客戶處歸來,發貨車早已離去。對上海道路環境十分陌生的李恒勇,只能一路根據指示牌、詢問身邊的路人,從奉賢坐公交轉了幾圈到浦東,再徒步回到南碼頭。當時,年輕氣盛的李恒勇并沒有覺得累,因為,在他的心中涌動的是拼搏的熱血、是創業的激情。
3經營遇挫暫休整重返上海東山再起
這樣的模式大約維持了一年時間,李恒勇開始發現,這種營銷方式似乎不能很好地打開市場局面。本金已經耗盡的李恒勇,同時還遭遇了家里準備停止向他供貨的“噩耗”。“家人比較擔心我,畢竟年紀還小,所以希望我回去。”但骨子里生來就不服輸的李恒勇,哪會如此輕易放棄。經過一番斟酌后,李恒勇來到了身在浙江平湖、同為做石材生意的舅舅處。
李恒勇將那段時間稱之為“避難時期”。“那個時候我只是想向家人證明,我可以!”回想起當年,李恒勇不禁感慨,那算得上是他一生中過得較艱辛、較痛苦的日子了。由于舅舅的店面缺少人手,所以,他不得不在其中扮演“千面手”的角色——從搬運工、送貨工,到上門向客戶收錢的討債工……
39℃的高溫天,驕陽如火,豆大的汗水不間斷地從李恒勇的臉上滴落下來。在露天的堆場搬完貨物后,他又馬不停蹄地跟著送貨拖拉機“暴曬”到了客戶住處。這一路下來,身上的衣服早已濕透。李恒勇雖覺得苦,但也樂在其中,“我覺得自己一下子成長了許多,也學會了許多。”
命運就是這樣兜兜轉轉,幾個月的過渡期后,希望之門再度向李恒勇打開。經朋友口中得知,上海又新開了一家石材市場。原本就憋著一口氣的李恒勇,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于是,他上緊發條,重返上海。因為,李恒勇深知“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站起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