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31來源:慧聰瀏覽量:
產品定價是關系到推廣是否能讓市場接受的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一個剛入市的產品,到底定價多少才合適呢?是定成本價好讓市場接受試用還是定跟同行差不多的價格以讓消費者區分呢?還是以較高的價格定價呢? 最近
【建材網】產品定價是關系到推廣是否能讓市場接受的一個很關鍵的問題,一個剛入市的產品,到底定價多少才合適呢?是定成本價好讓市場接受試用還是定跟同行差不多的價格以讓消費者區分呢?還是以較高的價格定價呢?
較近一直在忙于這個問題,一個新品,如何定價呢?
這個問題我想企業會關心,相關的市場人員也會關心,價格能反映什么呢?反映產品的檔次、質量、優惠力度,在消費者眼里,檔次高的產品,一定定價高,質量好的產品,價格也一定比一般質量的價格高,同樣,一個產品給予消費者的優惠力度多少,也會直接在價格上體現,比如原價和優惠價。這是價格能夠反映的幾個屬性。
成熟的產品,一般不太會糾結產品價格的問題,也有糾結,糾結的就是產品的漲價能丟掉多少市場?產品的降價能否影響到產品的市場形象?會不會有觀望等待新降價的現象出現?無論何種糾結,擔心的只有一個,即市場份額是丟失或者還是增長?這個問題讓人糾結,但是較讓人糾結的問題還在于新品的定價,直接會關系到市場是否接受你而非份額是上升還是減少的問題,直接關系到生與死。
從實際中,個人比較傾向于新品入市的高價定價,原因有下:新品的價格定價有幾個層次,有原價,有折扣價,有較終價,這個價格結構適合競爭比較激烈的產品,而不適合高檔產品,更不適合象征身份的奢侈品以及收藏品,對于普通的產品而言,傾向于原價以及折扣價甚至較終價的三價疊加形式,單一的一口價形式不適合競爭激烈的產品的定價,那么原價該如何制定呢?無論是原價還是折扣價,較終要清楚的找準較終價即目標成交價是多少,這個有參照性可以尋找,即同行的銷售價是多少,以目標銷售價為基準,加上三倍左右的價格,即原價,為什么個人建議以目標價的三倍左右制定原價呢?依據在于后期的折扣活動,一般的同行折扣都在八折左右,當大家都是八折扣的時候,你的產品是缺乏獨特性的,也無法從同行的產品中區分開來,這個三倍左右定價一定要保證高于同行價格,如果跟同行價格差不多,必須繼續上調,保證價格高于同行,與同行區分,為什么要高于同行呢?為打價格戰的時候有更大的下滑空間,比如三折扣的價格戰,這個時候你的同行就無法去迎戰了,一個是讓給同行價格戰設置壁壘,讓同行無法迎戰,一個是為節假日的宣傳折扣留足空間,保證了吸引力,也留足了利潤。舉個例子,在節假日的時候,一個商城宣傳8折,一個商場宣傳5折,你會心動哪里?結果不言自明。當然這個定價方式適合價格可比性不是特別大的產品,對于普通的方便面,如果口感等各方面都差不多,這種定價方式是會失敗的。或者說是要調整的,至少在折扣幅度上。
以目標價的三倍左右定價是原價,那么折扣價是多少呢?從風險的角度來看,可以與同行目標接近,一來高于同行目標對手的原價,讓產品在消費者面前更有檔次與品質感印象,接近的目標,讓消費者愿意去嘗試,那么較終價是折扣價還是要不要再給優惠呢?這個取決于目標是否達成?達成銷售了,是否目標就達成了呢?從傳統銷售角度來說,是這樣的,但是從持續銷售品牌營造的角度來說,不是的,如果消費者能替我們去傳播,去宣傳,或者再消費完給印象分,去告訴其他" >其他消費者或者把自己的體驗告訴其他消費者,那么是否商家需要去引導這么做呢?而這個引導也是需要代價的,即給予消費者以優惠或者一定報酬,這些都出自產品銷售價格。
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還要完成這一步,讓你的消費者去替你宣傳產品,因此必須考慮到較終的價格是多少。
以上是新品的定價的個人觀點,那么是否就合理了呢?不合理。從新品角度來看,產品價格圖,應該是要呈現階梯狀的,既非一條線,也非垂直九十度的價格結構,而是有一定合理階梯高度的價格差形成的階梯,至于這個價格階梯幅度要多大呢?個人認為得分三個大的級差,有較強競爭力的吸引人氣試用的產品價格,中間主流價格,高端價格,三大級差中間分成各自內部的小級差。這樣的價格結構,能避免差別過大的價格導致的高風險,在試探市場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定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