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9來源:新浪 瀏覽量:
2011年的中國建材流通業充滿故事,“達芬奇事件”、“百安居抽檢上黑榜”……,建材家居業幾度深陷誠信道德的漩渦;嚴峻的國際形勢、日漸趨緊的房產調控政策、保障房時代的來臨&hel
4、借助資本力量,建材家居品牌紛紛謀求上市發展。
近年來,隨著不少優質的建材家居和流通品牌的崛起,陸續有一批建材及建材流通企業開始謀求上市發展之路。2011年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召開“全國建材企業上市發展促進工作會議”并發布《全國建材企業上市發展指引》,號召全行業樹立信心,積極爭取上市。2011年3月,新綠洲地板率先登陸香港主板市場,隨后5月份,大自然宣布成功登陸港交所,另外,一些大型的建材流通企業也在積極醞釀上市,像紅星美凱龍、成都富森美、南京金盛等。
5、工信部制定并頒布《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2011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并頒布了《建材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及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新型建筑材料、非金屬礦業等5個行業的子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建材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以上的目標,為建材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6、地板、陶瓷業遭遇一系列反傾銷,建材業國際貿易摩擦日趨嚴重。
2011年10月,美國宣布對中國生產的多層木地板設定較終稅率,增收58.84%的反傾銷稅以及26.73%的反補貼稅,共涉及100多家中國木地板企業,而在2011年9月,歐盟委員會也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瓷磚正式征收反傾銷稅,較高稅率達69.7%,這項反傾銷稅2016年到期后,還可以視情況繼續延長。
國際社會針對中國的建材產品反傾銷制裁日漸苛刻,地板、陶瓷行業出口貿易形勢日益嚴峻。
7、建材家居賣場繼續“跑馬圈地”,競爭激烈加速洗牌。
在促房價合理回歸的背景下,家居業并沒有“趴窩”,相反,各知名連鎖品牌繼續在各地開始“圈地”運動,不斷刷新當地家居賣場的數量和體量。各家居品牌競爭白熱化,家居市場將面臨重新洗牌。
政府嚴厲的房地產調控,并沒有阻礙建材家居市場的持續擴張,動輒十幾萬到幾十萬平方米的賣場較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業內對賣場是否過剩產生爭議,至今也無定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以賣場之名坐擁商業地產,是建材家居企業不斷買地建場的巨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