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02來源:現代涂料與涂裝網瀏覽量:
摘要:較詳細地介紹了噴塑與噴漆二者的工藝特點,從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兩方面提供參考依據,以正確選擇噴塑或噴漆工藝,獲得優異的涂膜質量且具有較低的涂裝成本。 梁繼勇(四川材料與工藝研究所,四川江
1.1.3粉末涂料利用率高,并可回收再用
與油漆相比,粉末涂料可以直接涂覆至被涂物表面,經烘烤固化后形成涂膜,而且未被涂上的粉末回收后可再送入供粉系統中使用,從而大大減少了涂料在施工中的損失,粉末涂料的利用率約在95%以上,而油漆除溶劑全部揮發損失外,未被涂上的油漆很難回收再用,故一般油漆的實際利用率在50%左右。
1.1.4粉末涂膜性能好、堅固耐用
粉末涂料可以利用常溫不溶于溶劑的樹脂,或不易溶解而無法液體化的高分子樹脂來制備具有各種功能的高性能涂膜。且粉末涂料在制備或成膜時,沒有溶劑加入和釋放,不會產生貫通涂膜的針孔,因此涂膜更致密。與油漆涂膜相比,粉末涂膜更加堅固耐用。
1.1.5可實現一次性涂裝
粉末涂料一次涂裝就能得到50~300μm厚的涂膜,并且不易產生油漆厚涂時的滴垂或積滯,不發生溶劑針孔,不造成厚膜涂裝的缺陷,而且邊角覆蓋率也很高。而油漆一般一次涂裝的膜厚在5~20μm,如果要得到厚涂膜或中高檔要求的涂膜,必須經過多次涂裝方可實現。
1.1.6調色換色困難,周期較長
由于粉末涂料調色不可能像油漆那樣可以用原色料現場調配,粉末涂料的顏色在出廠時已經確定,如果要改變其顏色,就需要改變粉末涂料的配方,所以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調色工作。粉末涂料的換色也比較麻煩,由于采用靜電噴涂,如果作業過程中間換色,就必須將噴槍、供粉器、噴粉室、輸粉管、回收系統等全部清理干凈,否則將嚴重影響涂膜表面質量。特別是深色與淺色的變換更為復雜,故不易在短時間內變換多種色調。
1.1.7不易實現涂層薄膜化
由靜電噴塑的工藝原理所致,粉末涂料的膜厚一般均在50μm以上,即使粉末涂料精良,施工條件良好,較低的膜厚也在40μm左右,要形成40μm以下的涂膜目前十分困難。
1.1.8涂膜的外觀平整度略差
由于粉末涂料是借助于加熱熔融而流平在被涂物上的,所以其熔融粘度高,易呈輕微桔皮狀,涂膜平整度不如油漆。
1.1.9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噴塑工藝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首先由于粉末涂料固化溫度一般均在160℃以上,這就限制了其在一些不耐熱的產品(如塑料)上的應用;其次由于噴塑工藝絕大多數采用靜電噴涂,因此被涂物必須能導電,這就要求被涂物須是金屬件,如果是非金屬件則表面必須經過導電處理,并且能耐160℃以上的溫度;較后,在實際工作中,基于經濟性考慮,噴粉室、烘干室以及前處理槽不可能做得很大,因此大型工件(如列車車廂、橋梁、塔吊等)均不能采用噴塑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