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1來源:法制網 瀏覽量:
受利益驅使,不核實真偽,劉某僅憑幾個電話,就直接給一名不認識的人打款訂貨,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幾萬元錢轉眼被騙。東勝警方提醒:在這類詐騙案件中,疑犯主要是假扮一些知名企業或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由于這
【建材網】受利益驅使,不核實真偽,劉某僅憑幾個電話,就直接給一名不認識的人打款訂貨,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幾萬元錢轉眼被騙。東勝警方提醒:在這類詐騙案件中,疑犯主要是假扮一些知名企業或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由于這些單位的商業信譽比較有保證,商家比較容易上當受騙。因此,接到此類電話,如果訂貨方不是熟客,訂的貨物價值又比較高,一定要多方進行核實,不要輕易匯款,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同時,有人要求送貨上門時,也盡量在該單位的內部辦公區交貨,并通過工作證或制服驗證對方身份。
2011年3月15日15時許,東勝區公安分局接到報警稱:東勝某建材城一經銷商被騙4萬余元。經了解:報案人劉某在該建材城經營一家油漆涂料" >油漆涂料店,15日上午接到一名自稱是某單位工作人員的電話,稱該單位現急需30桶某品牌防火涂料,但本地沒有銷售,只有北京才有賣的,托付劉某代為購買,同時向劉某提供了一家據稱銷售該產品的商戶的電話。
劉某電話聯系后,對方稱可以向其銷售涂料,并且可從中獲取一定的差價。劉某心中暗喜,于是未作過多考慮就給對方分兩次打款4萬余元。匯款后,劉某感覺到情況不對,再次與那名自稱某單位工作人員的人聯系,對方的手機已無法聯系,這才知道上當受騙,于是趕快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