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18來源:涂料與涂裝資訊網瀏覽量:
納米結構涂層的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 武利民,周樹學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教育部先進涂料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摘要:從新型樹脂合成方法、納米粒子的直接引入、表面微納結構的構建等三方
其他" >其他構筑具有微納結構形貌表面的方法包括:平板印刷、激光刻蝕、電沉積或化學沉積法、水熱法、溶膠-凝膠法、碳納米管法、靜電紡絲法、模板法等。但這些方法由于所需條件苛刻、設備昂貴難以應用于樹脂涂層的微納結構構建上。目前,較有可能的仍是高分子相分離法或自組裝法,但迄今為止,只用于小面積涂層的制備,得到的微結構表面遇高溫熔化,形貌易于被破壞,對形成微納結構形貌的聚合物組成和結構以及形成條件有非常高的特殊要求,所用的溶劑在涂料工業中禁止使用,所用的聚合物綜合性能差,難以作為涂料的成膜物質。因此,需要以具有實用價值的聚合物為成膜樹脂,探討相應涂料體系的微納結構涂層的構建方法,尤其需要發展表面和體相均具備納米結構的涂層的宏量可控制備方法,為新一代功能性涂層的開發提供理論指導。
4.結語
總的來說,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在涂料行業中的應用還處于起步研究階段,國內外的研究基本處于同一水平。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要想真正在樹脂涂層中實現大規模應用還必須解決下列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1)具有納米尺度及效應的新型樹脂設計合成方法及其成膜機理,發展結構和性能可控的高檔樹脂合成方法,設計合成新型樹脂成膜物;(2)認識和總結無機納米粒子的表面設計及其在不同的樹脂及其涂料涂層體系的分散穩定性一般規律,提出其均勻穩定分散的普適性控制方法;(3)揭示納米結構涂層的構建規律和設計原理及其微結構與性能相關性,闡明其形成機理,發展具有實用價值的納米結構涂層宏量制備技術,尤其是具有體相納米結構涂層的宏量制備技術;(4)揭示納米結構涂層的微結構與性能的相關性及其服役條件下微結構和性能的演變規律,建立納米結構涂層的性能評價方法和穩定控制方法等。我們深信,納米結構涂層一定會成為未來甚至近期涂料行業發展的科技基石,為新材料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