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4來源:科學時報瀏覽量:
25年前,他在一次會議上與中國防腐涂料領域“結緣”;25年來,他不辭勞苦,促成中日科技合作開花結果;25年后,他又要為中國海洋防腐蝕開始新的探索與實踐……然而這位為中國海洋防腐事業作出
“科學無國界”,也許這是田邊弘往孜孜以求的較高理想。
科學探索永無止境
從1968年畢業于慶應義塾大學并獲應用化學學士學位至今,田邊弘往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從未止步過。1976至1977年,他在英國曼徹斯特理工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擔任客座研究員;1983年,畢業于國立京都大學并獲博士學位,現任日本涂料株式會社(DNT)任研究員、理事,并在1998年獲得日本腐蝕工程協會“科技”獎。2011年,田邊弘往將作為中國科學院外國特聘教授來到中國進行為期一年的合作交流,田邊弘往對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項新的研究計劃正在醞釀中。
為延長我國海洋工程設施使用壽命,減低成本,節約資源,同時為海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保護建立一套工藝技術及修復工程技術方案,田邊弘往準備開展一項新的研究計劃。“具體包括沿海鋼筋混凝土設施腐蝕劣化情況調查、海洋鋼筋混凝土設施腐蝕劣化規律研究、海洋鋼筋混凝土檢測技術研究、海洋鋼筋混凝土設施的混凝土專用涂料保護和修復技術研究等,這項計劃的實施,將為中國建立相關國家、行業標準提供技術參考。”田邊弘往介紹說。
在技術層面上,將選取碼頭、橋梁等不同典型設施,進行海洋鋼筋混凝土腐蝕與防護技術的實地調查研究,獲得海洋腐蝕與防護現狀的靠前手資料。并建立模擬海洋環境腐蝕裝置,通過室內模擬和實海試驗對鋼筋混凝土的腐蝕行為進行研究,積累腐蝕數據;從中分析海洋環境下特別是浪花飛濺區的腐蝕破壞規律。同時,結合有關先進防腐蝕技術,開展實施腐蝕保護條件下的鋼筋混凝土腐蝕規律,從而進行比較研究。鋼筋混凝土結構修復新技術研究則主要研究海洋環境特別是浪花飛濺區環境下鋼筋混凝土設施的鋼筋混凝土涂料及浪花飛濺區補強材料修復技術。
田邊弘往補充說,先進的海洋鋼筋混凝土設施檢測技術與先進的海洋鋼筋混凝土設施修復技術將是本計劃的兩大創新點。“本項目的開展對于確保類似鋼筋混凝土設施的進一步腐蝕防護和修復,對山東省乃至全中國的重大鋼筋混凝土設施的修復保護和新建鋼筋混凝土的建設具有重大示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