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7來源:慧聰瀏覽量:
硅灰石是含有偏硅酸鈣的鹽類礦物,化學分子式表示為CaSiO3,理論含量CaO48.3%和SiO251.7%。硅灰石是一種天然礦物,屬于具有鏈狀結構的似輝石類礦物。天然硅灰石系針狀、纖維狀晶體,具有良好的絕緣性能,無毒、具有低
2.24改性溫度對改性效果的影響:稱取一定質量的硅灰石粉,配成40%的料漿后,加入1.0的硬脂酸,分別在50℃、55℃、60℃、65℃、70℃、75℃下改性15min,考察不同反應溫度對硅灰石改性效果的影響,結果見圖4。由圖4可見,隨改性溫度不斷升高,沉降體積開始變化緩慢,當溫度達到65℃時,沉降體積達到4.1mL,繼續升高溫度,沉降體積明顯下降,因此,在控制改性溫度為65℃,其改性效果較好。
圖四
2.3微觀結構表征
2.3.1紅外光譜分析:未改性的硅灰石原礦和經1%硬脂酸改性的硅灰石的紅外光譜,見圖5。由圖5可知,與未改性的硅灰石原礦相比,改性硅灰石在2917.21cm-1和2849.63cm-1處出現強吸收峰,在1540~1580cm-1處出現兩個較弱的峰。根據紅外吸收光譜的特征頻率所知,前兩者正是硬脂酸中的C-H(CH3-和CH2-)的伸縮振動,而1540~1580cm-1處的峰則表明物質中已形成-R-Si-O-的產物,與相關文獻[5]報道相同,由此說明硬脂酸在硅灰石表面產生化學吸附和化學鍵和作用,使硅灰石表面實現改性[4]。
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