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3來源:百度瀏覽量:
隨著中國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原來相對封閉和固定的市場環境,現在在開放程度上日益提高,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逐漸進入全球博弈的戰場,企業的管理環境日益不確定,國內涂料企業比以往面臨著更嚴峻的
靈活性至關重要
再進一步,我們注意到,具有韌力的組織有以下特點。
前瞻性:具有韌力的企業始終積極專注可能帶來機會和奉獻的關鍵趨勢和事件。企業的決策者會設想企業發展的路途上每個轉角都有可能發生的''''觸發事件''''。他們未雨綢繆,能夠較早意識到危機或潛在的機會。實際上,他們更是時常在面臨機遇時搶先點燃戰火。他們明確新的規章制度,參與改變組織適應變革,永遠保持專注和生產緊迫感。他們打破企業發展按部就班的步伐,因此得以搶先設定在機遇中競爭的下一個行業規矩。
敏捷性:企業對于潛在的不測,必須能夠自發地、有準備地根據外部市場變化迅速調整自己的能力,或能夠對此有正確的預測。在某些情況下,他們可以對一些具體的觸發事件有明確的共識,從而確保快速反應。
靈活性:這一點至關重要,這確保企業擁有持久力以及有足夠的人力和財力以應對變化和把握機會。企業即便已極具前瞻性和敏捷性,還是會面臨意外事件的發生。而具有靈活性的企業,能夠對發生的沖擊果斷接受并快速響應,這是韌力所具備的至關重要的要素。
創業精神:當商業環境處于穩定時期,企業通過優化和延伸現有的商業模式得以蓬勃發展。而在商業環境存在諸多變數時,企業必須探索、設計和推廣新的商業模式以支持持續的發展。這種創新所要求具備的能力與在穩定時期實施產品開發截然不同。除了一些能夠投入維持企業生存而必需的商業模式或產品開發,還需要對創新投入更多。這種對''''冗余''''的戰略性利用使企業具備對未來市場的預先適應能力。
多樣性:企業內員工和文化的多樣性決定了企業內部對于各種觀點的接受程度,這促使企業形成適應不可知未來的創造力。面對經濟衰退,公司促進和保持這種多樣性的力度是建立企業適應未來的關鍵決定性要素。
塑造競爭環境的能力:具備韌力的企業能夠通過努力構成法規、標準,甚至是產業結構,來應對商業環境的波動和不確定性。在9・11襲擊發生后,美國的航空公司極力緩沖這一悲劇對其行業的不利影響,他們通過成功游說政府以提供緊急現金救援和貸款擔保,并與監管部門就行業整合和降低稅收進行長期磋商。
中國韌力企業少之又少
在國內,有韌力的企業還是少之又少。值得一提的是幾年之前,萬科集團在發布年銷售額1000億元的目標時,王石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假如萬科遭遇中國房地產高增長之后的低谷,該怎么辦?''''2008年,萬科的日子并不好過,但王石卻表示,這恰恰是房地產整體升級的較好時期。這些反映出,萬科能根據自身情況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進行調整,是一定程度上韌力的體現。
另外一個例子是華為。華為經歷那么多風雨,還能持續成長,和其經常加班的墊子文化有關,和狂熱渴求業績的土狼精神有關,也和高投入的研發有關。但為什么其他" >其他公司不能復制呢?原因恐怕在于,以上這些特色都是表象,而眾多細微個性組合而成的華為韌性,才是真正的制勝關鍵。
實際上,企業經歷的每一次危機都是一次重大提示,企業思考的不能僅停留在是否應進一步擴大公司業務,更應該思考自身的商業模式在危機過后是否會受到影響。當中國經濟開始轉型時,企業自身能否追隨趨勢,調整業務模式,這才是成功企業主必須思考的問題。分解這些問題,我們會看到一個又一個熟悉的詞匯:戰略、轉型、執行、核心競爭力等等,但在危機中企業所能培養的較重要的能力是--企業韌力。
一個企業要長久的發展就要走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