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17來源:瀏覽量:
“櫥柜、木門要大漲價!”這是危言聳聽還是子虛烏有?在2007-2008年度,一波又一波的“漲價預警”拉響,但究竟漲沒漲,漲了多少,恐怕只有企業才知道。 五金件漲價了,板材漲價了,臺面漲價了,人工也漲價了,
“櫥柜、木門要大漲價!”這是危言聳聽還是子虛烏有?在2007-2008年度,一波又一波的“漲價預警”拉響,但究竟漲沒漲,漲了多少,恐怕只有企業才知道。
五金件漲價了,板材漲價了,臺面漲價了,人工也漲價了,海外市場則出現了變本加厲的新型貿易壁壘,如此情形,企業何去何從?在櫥柜、木門行業,聰明的企業對于自己產品價格的漲跌從不聲張,扛不住了要提價,那就悄悄地漲,因為對消費者而言,這類一輩子也買不了幾次的東西,誰會隔三差五地比對價格呢?那些玩“狼來了”戲法的往往適得其反,“你漲價了我大可以去買別家的”,因此試圖用所謂的“價格杠桿”推動銷售的企業,并未能如愿以償。
那么,聰明的企業都去做了什么呢?以歐派、科寶、得獎、圖騰寶佳等為代表的品牌櫥柜商都把精力放在了有效控制成本、優化產品質量上,在這個年度里,這些品牌夯實了軟、硬件基礎,在規模上也占據強勢領先地位,因此他們能在巨大的成本增長壓力下堅守盈利指標,實現穩步發展。
與櫥柜行業有類似情況的是木門行業,企業同樣面臨五金、原料、人工、運輸等成本增長。更讓人焦心的是,“低門檻”的困境對這個行業整體發展的阻礙比櫥柜、家具等行業更加突出。與此同時,家裝企業、櫥柜企業的集成化生產對木門企業的沖擊也在過去的一年里表現得淋漓盡致,歐派、科寶等櫥柜起家的企業在木門生產、銷售方面已經小有成就。如果此時還不能摸索出自己的獨特生存模式,木門企業很難再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幸好,在這個蹣跚學步的行業中,涌現出了TATA、霍爾茨等代表性品牌木門企業,它們在櫥柜、家裝企業的夾擊中快馬加鞭,依然保有自己在木門領域的領先地位。
其實,櫥柜、木門兩個行業本來就有不少相似之處,加上近幾年來二者在生產領域的交融愈加明顯,因此這兩個行業也面臨不少共同的問題。標準化是其中較突出的,住宅標準化推進的遲緩嚴重制約著櫥柜、木門實現標準化生產,進而給很多小作坊留下了可乘之機。不少人斷定,一旦住宅標準化進一步落實,櫥柜、木門行業將呈現分水嶺,屆時,市場將重新洗牌,近一半的小作坊式工廠將被拖垮,品牌廠商將成為行業洗牌的獲益者。來年的櫥柜、木門行業,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