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24來源:招商平臺瀏覽量:
在中國門窗業一片“以歐為師”的氣氛中,本文探討美式門窗與歐式門窗的關系,說明美式門窗是對歐式門窗的繼承、改進與發展,中國門窗企業要進一步提高水平并開拓國際市場,不能不關注美式門窗的風格與標準。
在中國門窗業一片“以歐為師”的氣氛中,本文探討美式門窗與歐式門窗的關系,說明美式門窗是對歐式門窗的繼承、改進與發展,中國門窗企業要進一步提高水平并開拓國際市場,不能不關注美式門窗的風格與標準。
美式門窗比歐式門窗有更多發展
美國200多年的歷史中,尤其是近100年的經濟發展{TodayHot},是現代資本主義高度發展期間。全球許多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藝都是在美國率先得到廣泛的應用。
美國作為一個新大陸,在上一個世紀,新建的建筑,無論是民宅、商業樓宇、工廠,還是公共建筑,比全歐洲過去5個世紀建的還要多。近代許多國際著名的建筑地標也都出現在美國。因此,美國比歐洲在新建筑上應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藝就有更多的實踐。
與歐洲注重保持歷史風貌相比,美國在創新方面有更大的作為。美國的建筑與門窗設計,通過采用新科技、新材料、新工藝,不但十分注重節能與環保,而且努力節省材料。歐洲的建筑在保持傳統的基礎上有一定發展,但新建{HotTag}筑相對較少,實踐與提高也就有限。
由此可見,美式門窗是對歐式門窗的繼承改進與發展,中國門窗業如果以太濃的“歐洲情懷”制訂行業標準,必然會有許多令人遺憾之處,會有很多局限性。
引進了歐洲成套設備、模具、配方、工藝以及門窗組裝技術等生產技術的中國企業,生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達到了歐洲相應標準,但有向歐洲出口門窗產品的嗎?一個也沒有!因為歐洲的建筑市場早已飽和。
歐洲門窗市場早已飽和,美國市場值得中國企業開發
歐洲門窗市場小,這是眾所周知的。這也是歐洲門窗業早在20幾年前,就急于進入中國的重要原因。他們并且積極影響中國的門窗業,參照歐洲標準來制訂中國的行業標準,以圖長期立足中國市場。然而,每一個引進了歐洲成套設備、模具、配方、工藝以及門窗組裝技術等生產技術的中國企業,生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達到了歐洲相應標準,但有向歐洲出口門窗產品的嗎?一個也沒有!因為歐洲的建筑市場早已飽和,連歐洲當地企業也吃不飽,只能拿到一些零碎的訂單,怎么可能再從中國進口呢?
美國是全球較大的市場之一,就是建筑業較不景氣的時候,建材包括門窗的生產與進口仍是世界前列,而且是整個歐洲的許多倍。建材業,包括門窗業,作為美國的傳統產業,資金與人才的投入已近極限,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競爭力越來越小,但美國本身的需求仍然十分可觀。因此,美國建材市場上,進口逐年增加,MadeofChina的產品比重也越來越大。然而美國門窗業的標準,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本國企業的利益,影響以至限制了中國產品對美國的出口。所以,中國門窗企業為了提升自己,應該學習美國門窗業的先進技術,而且要通過掌握與達到美國的標準,來跨越對美出口的門檻。
中國門窗業為了更好的開拓美國市場,還有一個可以考慮的策略,這就是在美國設立中美合資企業,結合美方企業在營銷渠道與熟悉標準的優勢,充分發揮中方企業生產能力及成本低的優勢,就可以達到“雙嬴”的目的。
當今中國是全球較大的建筑工地,中國近30年的建筑總量超過美國、日本、歐洲過去50年,以至100年的建筑總量。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財富的大量積累,已有較遠的眼光,較高的境界來規劃各地的新建筑,世界各國的設計大師也有了在中國一展才能的機會,北京奧運場館、上海世博場館,以及相關建筑都集中體現了這一點。
建筑是百年大計,任何建筑理論與建筑新思維都要由建筑實踐來驗證,這不是一個很短的時間。中國制訂建筑新標準既要立足于安全、節材、節能,并要為“創新”提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廣闊發揮空間。
我們可以講,19世紀的建筑看歐洲,20世紀的建筑看美國,21世紀的建筑要看中國。今日中國的建筑包括門窗如果只是“以歐為師”,顯然是不夠的。我們既要學習美國在上世紀的進步與創新,更要結合我國各地域特點大膽創新,在新世紀以中國多樣化的建筑風格,展示中國的建筑文化與建筑藝術,進而向世界推廣。因此中國門窗、型材及建筑制訂新標準一定要慎重,不宜太細,更不要全盤“歐化”,無意識的限制了對世界各國建筑成就的借鑒,阻礙行業發展,限制了自身設計創新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