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29來源:招商平臺瀏覽量:
一個從人類開始定居以來就不可避免的產品,近年來開始形成產業,并以不可阻擋之勢,發展成為家居業一個最大的亮點。 最近8到10年來,木門告別手工制作、現場安裝的“粗制濫造”階段,向工業化、標準化邁進
一個從人類開始定居以來就不可避免的產品,近年來開始形成產業,并以不可阻擋之勢,發展成為家居業一個較大的亮點。
較近8到10年來,木門告別手工制作、現場安裝的“粗制濫造”階段,向工業化、標準化邁進。中國木材流通協會木門專業委員會會長張國林卻向這個飛速發展的產業大潑冷水:當心盲目自信淹沒了品牌!
奇思妙想 {TodayHot}
張國林的木門情結
如果說我了解多少木門的專業知識,那可能是騙人的。但這個行業需要一個人去爭取權利,于是我跳出來,做開路先鋒。
木門企業千萬別搞價格戰,那是害人又害己的,要形成中國民族的品牌聯盟,一致對外,打出我們民族品牌的聲勢。
現在只有10%的裝修用到木門,如果把這個比例提高到60%,那中國所有的木門都從庫房里搬出來,也不夠用。 {HotTag}
速度驚人
“如果讓我來形容木門產業近兩年的發展速度的話,可以用‘驚人’兩個字來形容。”旗下擁有200多個品牌會員的中國木材流通協會木門專業委員會會長張國林認為木門是一個朝陽產業,正處于發展的黃金時期。
時間倒退到8-10年前,人們使用的木門大多是裝修師傅在完成裝修時用剩下的大芯板貼個皮、刷上漆,將就著裝上就行。然而,現在這種現場制作、現場安裝的木門在追求生活品質的人群中基本上沒了市場。張國林用“粗制濫造”來形容那種已經是“過去式”的木門,而一個個品牌的誕生,讓人們感受到了門的重要性。“門在裝修中占據的造價份額約為18%,很多家庭裝修已經把它在設計之初就納入了計劃。”張國林說:“要訂一套品牌的木門,甚至要等上一個月,這說明這個行業特火。”
一枝獨秀
“今年以來,家具、地板、衛浴從整體上來說經營都不夠景氣,但木門卻一枝獨秀。”張國林認為,這一方面緣于人們開始認可木門;另一方面還是得益于市場的需求。
據了解,很多年紀比較大的老人都開始接受門是一個居室的“臉面”的觀念,開始掀起“換門潮”。而在各類門中,由于以木材為主材的木門具有手感好、裝飾性強、回歸自然等特點,較受青睞。一些做鋼門的廠商都受到木門的沖擊,不得不改做鋼木相結合的多功能門。
張國林認為,除了家庭裝修對木門的需求巨增以外,工程已經徹底淘汰了手工制作的門,選用工業化生產的標準化木門成為時尚。“現在你去看那些大賓館大飯店,幾乎所有的大工程項目,沒有一家是在現場制作木門的,都要進行工程投標,用工廠化大生產的木門來滿足他們的需要。工程項目喜歡采用木門,就是為了給顧客賞心悅目的感覺,讓人覺得你的裝修檔次是很高的。”
隱憂暗現
在張國林看來,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了珠三角、長三角、京津環渤海、東北三省和西南五大木門生產圈,出現了一批在全國都叫得響的品牌,如廣東的潤城創展、云南的紅塔、浙江的夢天、哈爾濱的綿繡家、北京的博亮和TATA等,這些品牌帶動了木門生產的工業化和標準化,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市場需求的巨增導致木門行業無序、盲目擴張,目前已經有上萬家生產企業,而家具、地板生產企業也在紛紛轉型往這個行業擠,家裝行業也通過前店后廠的方式向這個行業滲透,很多企業在拼命追求數量,忽視了質量,難以保持品牌形象,這是行業發展的較大隱憂。”張國林表示,很多企業品牌意識不是太強,尤其是靠給工程項目做配套起家的廠商,雖然暫時獲得了一些利益,但如果不打造出強勢品牌,很難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特別是售后服務,如果管理跟不上,做得不好,就很容易砸掉牌子。一個牌子砸掉之后,要重回市場,就太難了。”
張國森透露,今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國首部木質門標準將推進木門產業化進程,將一些雜牌拒絕在門外,同時對一些品牌廠商在選材用料、門縫尺寸、甲醛含量等方面全面符合國家標準將起到促進作用。比如標準中規定木質門所選木材的含水率不應大于12%,在高濕地區和高濕月份含水率允許略大些,但不得大于當地當月的空氣平均含水率,這有助于一些面向全國市場的品牌控制質量,也有助于出現糾紛時處理起來有據可尋。另據張國林介紹,國家發改委已經對木門的安裝規范和售后使用規范兩個延伸標準進行了立項,不久將正式發布,屆時,木門從生產、銷售到安裝、服務整個產業鏈都將真正走向規范,這個古老而新生的行業將因此而受益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