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3-19來源:招商平臺瀏覽量:
家裝業表面興旺的景象掩蓋不了存在的種種問題。首先是行業競爭過度,目前市場上除了數量有限的正規家裝公司,很多裝飾公司在和散兵游勇的游擊隊爭搶份額,市場嚴重供過于求,所以不少企業必然大力壓縮成本;其次從業
家裝業表面興旺的景象掩蓋不了存在的種種問題。首先是行業競爭過度,目前市場上除了數量有限的正規家裝公司,很多裝飾公司在和散兵游勇的游擊隊爭搶份額,市場嚴重供過于求,所以不少企業必然大力壓縮成本;其次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低,管理跟不上;第三,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一些企業缺乏長遠規劃,只在乎成單多少,不重質量和售后服務,盲目擴張,言過其實,結果知名度上去了,聲譽卻江河日下。在“3·15”之際,記者總結了幾類裝修設計中的常用騙術,希望消費者能夠擦亮雙眼,讓這些不規范的行為不能得逞。
在不同的語境中,“設計”有時是欺騙的同義詞。在施工之前的設計、報價階段,一個個裝修方案中的“設計”,雖然還只存在于圖紙和報價中,卻已然指向你的錢包。有的甚至是一種明目張膽的欺詐!
讓我們看看這些“設計師”的一些手法吧,至少這樣我們還有可能防患于未然。
設計中多花冤枉錢
在設計階段,少數裝飾公司的設計師故意讓消費者多花錢,甚至是花冤枉錢。
手法1設計故意復雜化。有消費者反映,裝修公司在其家僅布線一項,就用去電線180多米,這些電線完全可以在屋內繞上3圈了。書房的鐳射照明燈裝了8盞,屬于典型的重復浪費。另外,有些設計師在設計中還故意增加裝修項目,這樣裝修報價就要高很多,設計師的提成也就水漲船高了。
手法2基本上每個設計師都與建材商有默契,只要設計師在設計中使用或攜帶消費者選購他們的材料,建材商會在事后給予一定的返點。所以無論你傾心的是何種風格,設計師都會有意地使用這些有回扣的材料。黃先生在裝修后就發現他家所用的木地板,清單上注明為每平方米210元,可同樣品牌、同樣規格的木地板在某建材超市160元就能成交。僅這一項,他就多付出近3000元。
手法3設計師在測量和設計時,有意多報、謊報,加大工程量。例如在計算涂刷墻面乳膠漆的用量時,沒有將門窗面積扣除,或者將墻面長寬增加,都會導致裝修預算的增加。
對策 堅持己見
堅持自己原有的設計思路,畢竟較終的使用者不是設計師。尤其對于那些可有可無的裝飾造型,以及連設計師都說不出所以然的項目,一定要堅決去除。另外,在您看設計時,要同時注意圖紙上所標注的尺寸要與實際相符,并在簽訂的合同中注明結算時“以實際發生量為準”。此外,要認真研讀預算書,詳細的預算是與圖紙相對應的,您只要根據實際的面積,以及裝飾材料的品種和價格,很容易了解到裝飾公司是否“多報冒領”。根據一般的工程損耗,裝飾材料多出5%到10%屬正常。
釣魚價引人上鉤
有些裝飾公司故意將報價壓低,然后在施工過程中要求消費者追加工程款,這種故意欺騙消費者的做法,被形象地稱之為“釣魚”。消費者在選擇裝飾公司時,只關注裝修報價,卻忽視了核查整體設計和裝修項目,結果在家裝工程開工后,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
手法1設計師在做預算時,有意將一些項目略去。例如衛生間防水、墻壁基底處理等項目就常常在裝飾公司“省略”之列。這樣出來的裝修報價,必然比其他" >其他裝飾公司要低。有時設計師還將所有項目的報價全部下壓,給消費者一個錯覺:這家裝飾公司物美價廉。
工程開始后,設計師會以各種理由要求消費者追加預算。常用理由無非是項目漏算、改變工藝和材料,以及公司要賠本等等。這時您要是提出按合同進行施工和交款,裝飾公司往往會以停工待料、不保質量,甚至撤出工地相威脅。
手法2打折的手法也是設計師常用的“釣餌”之一。目前裝飾公司的毛利率從20%到30%不等。如果打折的幅度超過這個限度,設計師肯定在玩貓兒膩,不是把原始報價故意做高,就是在材料上“以次充好”。
對策 不要被較低價所誘惑
如果兩個裝飾公司之間的報價相差超過30%以上,后者就有向消費者“下餌”的嫌疑。一定要了解清楚價格背后都包含哪些材料和施工服務。如果您已經不慎吞下“釣餌”,那您在裝飾公司提出增減項和追加工程款的時候,一定要謹慎再謹慎,較好找懂行的專家來幫您做一個工程核算之后,再與裝飾公司洽談相關事宜。
合同中暗藏陷阱
雖然北京市建委為了規范家庭裝修市場,在2003年推出了新版《北京市家庭居室裝飾工程施工合同》。這個標準的合同文本在規范裝飾公司的經營行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方面,確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少數設計師利用消費者對合同文本不熟悉的空子,精心設下“合同陷阱”。
手法1在合同的封面上,裝飾公司要注明“資質等級”,有些設計師將建委的“設計資質”與“施工資質”混為一談,并利用其他公司的資質證書來蒙騙消費者。
手法2在合同中的“發包方和承包方”一項中,有“委托代理人”一欄。有些裝飾公司屬掛靠、承包企業,卻故意不填寫“委托代理人”一欄,也不填寫法人委托的代理人姓名及聯系電話,以便出現問題后推卸責任。
手法3在合同中第七條規定:對于裝修材料的驗收,應由甲乙雙方共同確認驗收并簽字認可。材料驗收單應對材料的品種、規格、級別、數量等有關內容標注清楚,材料驗收時,公司的質檢人員應到場并主持驗收工作,如由施工隊代行驗收,公司應承擔一切后果和責任。另外,驗收的材料應與合同中規定的甲乙雙方提供的材料相符。針對這一條,有些設計師就對消費者購買的裝飾材料百般挑剔,一旦工程出現質量缺陷,就說是消費者購買的裝飾材料有質量問題。
對策 仔細審核
在簽訂合同之前,您一定要先對所有條款進行細致的審核。如果您對合同條款有任何的疑惑,都要與設計師探討清晰后再做決定。在工程進行當中,如果發生任何的增減項,以及款項的追加和減少,一定要用合同附件的形式在合同中體現出來。
中國的室內設計師怎么了?
曾昭遠(《裝修完全手冊》作者)
全國從事室內設計裝飾行業的不下10萬人,而持有專業資格證書的還不到1000人。
本文作者是一位室內設計的資深人士,他的分析或許能幫助我們了解室內設計師的真實狀況。
到了21世紀,裝飾行業還叫新興行業。除了一部分從事公裝工程的設計同行外,大部分的從業人員仍然處于困頓之中。
為什么室內設計師,特別是家裝行業的室內設計師的地位會如此一落千丈呢?
1.家裝公司的老板大部分是純粹的生意人,在他們看來,設計往往不算一種單獨的服務項目,而只是一種業務手段。近年來競爭激烈,設計師的人工費用就成了一種額外的負擔。在工程外包給裝修隊的大背景下,設計師的人事費用支出從工資制改為底薪加提成,繼而變成純提成制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2.正常來說,一個設計師在入讀室內專業之前就必須擁有扎實的美術功底,因為美術功底是一種基礎修養,短則四五年,長則十幾年,無法速成。室內設計這個本屬美術類學院授課的專業從各種師范學院、理工學院應運而生,使得整個裝飾行業的水平被稀釋后急劇下降。所以如果你現在看到一個設計師不懂手繪是很正常,而不懂得手繪的另一個意義就是這個設計師根本沒有受過美術基礎教育。
3.設計工作低能化。市面上大把傻瓜式設計軟件,只要你輸入室內框架,電腦就能自動生成立面,再調入幾個家具模塊,就完成設計工作了,然后還懂得自動輸出各種樣圖。室內設計師在很多時候變成了業務員和工程中介,錯誤的年代,免費設計成為了一種錯誤必然。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的黃白先生曾經把效果圖列為中國裝飾業十大問題之首,可見問題之嚴重。
中國裝飾業現在就是這種狀態,不懂電腦效果圖的設計師拼命學電腦效果圖,懂效果圖的設計師拼命升高畫圖的水平,大家不斷地卷入這個漩渦之中。也許有一天,電腦效果圖實現智能化,就像以前大家的電腦水平往往取決于你對DOS的熟悉,而以后電腦效果圖已經可以辦到像現在的WINDOWS一樣方便時,操作這個問題也就不復存在了,也許那時候才會是室內設計的光復之時,誰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