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02日來源:瀏覽量:5
在各種空間美學流派中,有一個小眾而獨特的存在,那就是日本“侘寂”美學。
什么是”“侘寂”“?先來做一個小測試:
下面兩個花瓶,一個喜慶奢華,線條設計復雜,顏色艷麗,表面很亮很光滑,;
另一個顏色樸素淡雅,線條簡約,但是卻有著一種精細手工的質感和復古老舊的感覺。
這兩個花瓶,你更喜歡哪一個?
如果,你選擇第二個花瓶,那說明你是一個有——“侘寂美學”意識的人。
關于侘寂,簡單來說,它是一種以接受短暫和不完美為核心的日式美學。侘寂否定了華麗、鮮艷、繁瑣與奢華這些概念,描繪的是殘缺之美,樸素、寂靜、自然。從日文直譯過來就是侘(wabi)寂(sabi)。
我們現在津津樂道的日式、極簡風、禪意,如果想要探究這些設計藏在深處的內核,那都不得不提侘寂。
曾有人這樣解釋道:它是沐浴在時間光澤下,簡潔安靜中的質樸的美。
大名鼎鼎的山本耀司就是“侘寂”的貫徹者,他推崇展現布料原始的狀態,表現事物本身的質感,設計剪裁過程中出現的線頭或是未完成的縫線,都可以變成其設計的一部分。
其實“侘”“寂”這個字,在中國的古漢語中主要是指那些失意的、孤絕、寥寂,中國宋朝后它冷清已久,傳到日本,“侘寂”卻一改風水,從一個普普通通的貶義詞,日漸博大,直至成為支配著日本人的品味與審美規范的古老理念。
今天,它代表了一種以較輕松的態度來看待短暫、自然和憂郁,喜愛世間萬物的不完美和缺陷。
侘寂之美是許多當代設計師所追求的境界,但無論是產品設計師、陶藝家或藝術家,如缺少精神的修為、生活的實踐、美學的淬煉,就很難把這種抽象、像煙云般的境界表達出來。
在日本的侘寂精神中,有一種令人安心的平靜,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永遠值得不斷深入理解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