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9日來源:瀏覽量:7
7月6日,在阿塞拜疆巴庫舉行的第4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的良渚古城遺址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良渚。這證實了一句話:一千年前的文明看北京,兩千年前的文明看西安,五千年前的文明就看杭州良渚了。
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作為中國人、作為總部就在杭州的克洛斯威人,我們為能守護這樣一處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全人類的寶貴財富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良渚文化早已聞名于世,特別是良渚的玉器,十分精美。然而小編卻對古城建筑情有獨鐘,因為一項古老的工藝技術——夯土。
公元前31世紀左右營建的莫角山(古尚頂)巨型夯土臺基,即良渚宮城占地30公頃,總土方量達到228萬立方米,是北京故宮的接近二分之一大。
你知道嗎?克洛斯威硅藻泥也有一款產品,意在用新型墻面材料還原這一古老工藝技術,而且就命名為“夯土”哦!
杭州西溪天堂外婆家旗艦店,選用克洛斯威硅藻泥夯土系列
眾所周知,中國建筑的基本材料包括“土”與“木”。土木的應用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智慧, 具有豐富的科技內涵,是燦爛的中華文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夯土墻又名版筑墻、是用泥土夯筑而成。它起源早、流傳范圍廣、歷時也久。從夏商開始,中國筑城已有夯土版筑技術,也是古代修筑長城的主要建筑材料... 殷代宮室、秦漢唐宋基本上都是夯土墻,它防火、隔音、冬暖夏涼。
當然,因為夯土的結實性,想要在建筑中用到夯土這項技術,是需要大量人工才可以解決的。在古代只有達官貴人,或者帝王才有這個實力做到。我們如今所看到的長城,故宮,馬王堆漢墓等,這都是通過夯土技術才得以實現。
在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高速的基礎建設,讓夯土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如今的高樓大廈,靠的是鋼筋水泥,而不是夯土技術。
在科學進步的問題上,有時候,你要前進,還應該回顧過去,比如,200多年過去了,中國的長城很多部分仍屹立不倒,修建長城所使用的“夯土”技術引起了麻省理工學院建筑系一群學生的注意,他們在一項試驗中已經成功地模擬了這項技術,確定了這一古老的建筑技術可以應用于現代社會,可以產生極大的環保效益,如果他們把古老的中國技術在美國推廣,建筑師將更多地考慮使用某些天然材料。
克洛斯威作為一家中國企業,我們意識到:將祖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于是如何結合科學的建筑技術方法把松散的硅藻泥變成堅固的夯土墻體,使墻面的性能更上一層樓就成了克洛斯威硅藻泥的研發課題。這件充滿著傳承與創新意味的成果,正是克洛斯威硅藻泥——夯土系列。
現在,您在我們克洛斯威展廳里看到的夯土系列,風格古樸淳厚,品味悠遠,充分表現出了一種自然懷舊、返璞歸真的氣韻,有著獨特的美感與魅力。除了保留它原本防火、隔音、冬暖夏涼的功效,又增加了吸附并分解甲醛甲醇等有害氣體的能力。
我們用這樣一種方式,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致敬“夯土”這項凝聚著先人們無窮智慧的古老建筑技術。